-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数据在证据封存中的风险及对策研究——以智能手机为例.doc
电子数据在证据封存中的风险及对策研
以智能手机为例
王灵华Wffl
杭市公安局換墅区分局浙江警察学院
电子数据被新《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定证据的地位,在司法实践屮也越来越得 到重视。但是电子数据自身的脆弱性导致其容易被破坏。以智能手机为例分析在 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证据在证据封存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并从增强保管意 识、严守操作规范、加强硬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数据证据;智能乎机;风险;对策;
.?王灵华,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民警,副主任科员,主要研 宄方向为公安科技信息;
芭赞刚,浙江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2017-09-11
Received: 2017-09-11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新增“电子数据”这一证据类型,标志着
“电子数据”被赋予了法定证据的身份,拥有独立的证据地位。如今,电子数据 证据以其海量性、虚拟性、多媒体性等特征m可以很直观地证明犯罪,在同法 实践屮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屮形成的,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 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但是,由于电子数据的将殊性,与传统证据相比,电子数 据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一旦其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遭受到外来破坏,就可 能使其证据效力完全丧失,进而影响到整个案件的顺利办理。m为此,近年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相继针对电子数据的收集取证、 检查勘验、保管使用等方面,出台丫诸多的规定,如2005年公安部《计算机犯 罪现场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杳规则》和《公安机关电子数据鉴定规则》,2009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鉴定程序规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电子证据勘 验程序规则(试行)》,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 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2016年公安部《公安 机关执法细则》。特别是2016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联合颁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对电子数据证据的取证程序、取证方法作了具体规范。 但是,由于电子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快速更替,在司法 实践中仍然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例如,智能手机作为当今最普及的通讯工 具,包含了绝大多数电子数据的类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电子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电 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随 着智能手机功能和和关软件的日益丰富,智能手机上集成的电子数据种类会越 来越多,涉及智能手机的电子数据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也会越来越常见,在案件 办理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而作为电子数据证据载体的智能手机,在证据封存 中同样会而临着很多的风险。
一、智能手机电子数据在证据封存中存在的风险
接触性破坏。
电子数据作为依托电子存储设备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对存储 环境要求很高,静电、磁场、温度、湿度、重压、震动、灰尘等因素都可能使存 储器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U1进而影响数据的真实性,甚至使电子数据毁损。 作为电子数据证据的重耍载体,在智能手机的封存方面对环境安全耍求苛刻, 需要采取技术手段防范相关风险。
直接接触破坏类风险。
常规的打砸、碰撞、火烧、水浸其至不小心跌摔等接触性物理破坏。这些风险尚 可以通过加强物证保管得以防范。
隐性接触破坏类风险。
由于电子数据的特点,电子数据证据还可能遭受程序病毒、自毁等隐性破坏,且 其破坏的隐蔽性很强。
电子病毒:包含专门针对涉案电子数据证据和其他无差别攻击的电子病毒。 这类破坏可以在断电断网的情况下避免。
硬件的不可控自损:电子数据是以电子存储设备为依托储存的,然而作为硬 件的电子存储设备难免发生故障,在特殊环境下的故障率会明显升高。
不良存储环境对电子数据的隐性破坏:除了要避免常规的高温、高湿等不宜 封存电子数据的存储环境,还需要避免静电、磁场、断电脉冲、高强度辐射能量 波对存储设备的破坏。
点对点非接触性破坏。
除了上述常规的接触性破坏风险,电子数据的封存还有一种更危险、更隐蔽的点 对点非接触性破坏风险。该“点对点非接触性破坏”与上文所述的“隐性接触破 坏类”实际上都属于隐性的破坏类型,但两者有区别。“隐性接触破坏”不一定 有主观破坏意图,且针对目标不特定,属于无差别攻击和破坏;而“点对点非接 触性破坏”具有主观破坏意图,且专门针对已被执法机关作为证据封存的电子 数据。最典型的手段是针对智能手机的远程数据删除。这个风险有两个必要的启 动条件:一是机主方面的人员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煤矿防雷技术的设计改造及应用分析.doc
- 父亲角色对家庭教育影响的实证分析.doc
- 片断的情境建构——解码布莱恩墓园的空间美学.doc
- 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媒体变革的思考与未来媒体进化.doc
- 特别策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doc
- 特大城市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包容度测量与评价——以北京为例.doc
- 特色学院模式——深圳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doc
- 玉蒙铁路旧寨隧道地热段施工组织及相关费用分析.doc
- 王老吉和加多宝凉茶之争背后的专利竞争力分析.doc
-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基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比较分析.doc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张掖市某校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docx
-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三三月联考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