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民法总论.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法学]民法总论

民法总论 第一章 本学期主要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 1986《 1988《 1997《 1999《 2008《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建议教材 马骏驹、余延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民法概述 第一节 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词源 拉丁语(罗马法)——Jus civile 法语(法国法)——droit civil 日语(日本法)——民法 我国清末民初制定民法典,由日本学者传来“民法”概念 二,民法的概念 1,依表现形式,分为 形式上的民法:民法典 实质上的民法:所有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2 广义的民法:所有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民法:除商法、婚姻家庭法以外的民事法律规范。 3,《民法通则》、《合同法》对民法含义的界定: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民法与民法学 1,两者的联系: 1)民事立法是民法学的前提,民法学的内容主要取决于民法的内容; 2)民法学的研究与发展对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2,两者的区别: 1)范畴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3)是否具有国家强制力不同; 4)在法制中的功能作用不同。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一,民法调整对象的概念、作用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社会生活关系中具体受民法调整的事项。 1 2,区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3,便于法院确认管辖权和当事人提起诉讼。 二,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 1,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我国民法调整对象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在范围上包括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在主体上限于平等主体; 3)在性质上主要是横向经济关系——商品经济关系。 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1)财产的概念 财产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智力成果和利益。 A B.具有经济价值的智力成果; C.受法律保护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 2)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 A.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 B.意思表示具有自愿性; C.大部分财产关系中经济利益具有等价性。 3)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种类:财产归属关系, 财产流转关系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人身关系的概念:是指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 2)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特点 A.主体地位具有平等性; B.与民事主体的人身相联系且不可分离; C.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种类: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对民法调整对象的具体判断 案例1:甲依法向税务机关纳税。 案例2:某市政府为办公需要向乙工厂购买一批办公用品。 案例3:某大学因考生丙曾经考试作弊而未将其录取为研究生。 案例4:某报纸刊登内容失实的文章侵害了影星丁的名誉权。 案例5:选民登记期间,公民戊被所在地选举委员会漏登,戊欲以选举权受侵害为由起诉选举委员会。 第三节 民法的性质与民法的本位 一,民法的性质 1.性质的第一方面——社会性质 1)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2)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民法 3)民法为私法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2.性质的第二方面——法律性质 1)民法为民事基本法 2)民法为实体法 3)民法为国内法 4)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二.民法的本位 1.民法本位的概念、学说争议 民法的本位,是指民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体现民法的基本观念、基本目的、基本作用和基本任务。 观点1 观点2 2.义务本位、权利本位、社会本位的涵义 1)义务本位(罗马法时期~~中世纪):以义务为法律的中心观念。 2)权利本位(16C~~19C):法律的基本任务,为个人权利的保护。 3)社会本位(19C中期以后):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转为重视社会公共福利。 3 .我国民法的本位:在权利本位的基础上,兼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1)《通则》第1条规定的立法目的是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