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科学]原子荧光讲义课件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讲 义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 樊智虹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光谱分析技术,它是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的综合与发展,是一种优良的痕量分析技术。氢化物—原子荧光(HG-AFS)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析技术 应用领域:地质样品分析、冶金样品分析、 生物样品分析、农业样品分析、 环境样品分析、食品分析、 药材药品分析、轻工化妆品分析 原子荧光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比较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原子化效率高,理论上可达到100% 工作线性好,范围宽,3个量级或以上 基本没有基体干扰 原子荧光光度计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 可做价态分析 例如:As(III)---- As(V) 第一章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下册中定义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一般为蒸汽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激发态原子在去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定波长的荧光。 利用这一物理现象发展起来的分析方法被称为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1.2、原子荧光的类型: 四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敏化荧光, 多光子荧光 (1)共振荧光:激发辐射的波长与产生的荧光波 长相同 (2)非共振荧光:荧光线的波长与激发线的波长 不同。 ① 直跃线荧光:荧光辐射发生在两个激发态之间. ② 阶跃线荧光 当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在其放出荧光之前,由于受激碰撞损 失部分能量而降至低能级. 回到基态时,放出荧光. (3)多光子荧光:两个或以上的光子共同使原子到达激发态,然后发射一个光子再返回到基态所发射的荧光 对某一具体元素而言,原子吸收特征光的辐射之后,将发射出一组荧光谱线,这些谱线由于跃迁过程中所涉及能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波长,也就是某一元素的荧光光谱可包括具有不同波长的数条谱线,一般来说共振线是最灵敏的谱线。 共振荧光:当激发辐射的波长与产生的荧光波长相同,这是原子荧光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线。 因为其跃迁概率最大且用普通线光源即可获得相当高的辐射密度 敏化荧光和多光子荧光很少用于分析,因为产生的荧光辐射密度低。 用非共振荧光时,可用波长选择办法分辨散射与荧光,因为此时的激发和发射波长是不同的。 1.3、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定量关系式 原子荧光强度If 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以及激发光源的辐射强度I0等参数存在以下函数关系: If=ΦI (1) 根据Lambert-Beer定律: If=ΦI0 [1-e-KLN] (2) 式中:Φ——原子荧光量子效率 I——被吸收的光强 I0——光源辐射强度 K——峰值吸收系数 L——吸收光程 N——单位长度内基态原子数 将(2)式按泰勒级数展开,并考虑当N很小时,忽略高次项,则原子荧光强度If表达式可简化为: If=ΦI0KLN (3) 当实验条件固定时,If 与能吸收辐射线的原子密度成正比。而当原子化效率固定时,If便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C成正比。即: If=αC (4) 式中:α——常数。 (4)式只有在待测元素浓度较低时才成立,当浓度高时,原子荧光强度If与浓度C是曲线关系,所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痕量元素分析方法。 自吸也是荧光分析中经常遇到的,尤其是原子浓度较高时更应注意;自吸可以引起荧光信号变化荧光谱线变宽,从而减少峰值强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