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

第7章 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 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余波尚存,宪章派文学和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已崭露头角,但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第一节 概 述 一、19世纪中期欧洲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首先出现在法国。司汤达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针对古典主义教条,强调文学艺术应适应时代的变化,表现时代的真实,走莎士比亚的道路,因而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书。 二、19世纪中期美洲文学 在美国,以废除蓄奴制为中心内容的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事件,战争前后围绕蓄奴制产生的种种话题也是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但要求文学作品如实揭露蓄奴制罪恶,而且也要求真正彻底清除蓄奴制残余,以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第二节 司汤达及其《红与黑》 一、生平与创作 司汤达(1783—1842)原名亨利·贝尔,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律师世家,母亲早逝,由信仰伏尔泰的外祖父教养成人。他自幼兴趣广泛,酷爱数学和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及莎士比亚的诗歌爱不释手。 二、《红与黑》 司汤达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红与黑》素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何谓红与黑?对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红代表热情,黑代表阴谋;一说红代表革命,黑代表反动。 第三节 巴尔扎克及其《高老头》 一、生平与创作 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作品中有“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的“现实主义大师”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 二、《高老头》 长篇小说《高老头》以巴黎塞纳河两岸下层阶级居住的拉丁区和上层阶级居住的圣日耳曼区为活动舞台,以面粉商高里奥被女儿逼死和大学生拉思蒂涅被社会腐化为主要情节,着力描写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阶级日甚一日的冲击,集中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金钱对人的罪恶腐蚀作用。 第四节 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 一、生平与创作 居斯达夫·福楼拜(1821—1880)是比司汤达、巴尔扎克稍晚的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卢昂市的一个外科医生家庭,19岁去巴黎学法律,后转学医。福楼拜的早期创作富浪漫色彩,《狂人回忆》)、《十一月》、《圣安东的诱惑》等。 二、《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以七月王朝统治时期为时代背景,展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浪漫幻想的平民女子的悲剧一生。 第五节 波德莱尔及其《恶之花》 一、生平和创作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生于巴黎,父亲是个具有启蒙思想,并爱好文学艺术的高级家庭教师,母亲也受过良好教育,且笃信基督教。他在充满启蒙理性、基督精神和希腊古典文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小便立志要做诗人。 二、《恶之花》 诗集《恶之花》是波德莱尔思想灵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思想艺术的奠基石。诗集1857年出版时,只收诗100首。1861年再版时,增为132首,若加上被当局勒令删除的6首,共138首。 第六节 海涅及其《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一、生平与创作 亨利希·海涅(1797—1856)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他出身犹太商人家庭,自幼深受启蒙主义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德国人民特别是犹太民族在普鲁士封建统治下所蒙受的深重灾难,更增强了海涅的革命信念和决心。 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这部政治性讽刺长诗以压抑万物生机的寒冬和近于梦幻境地的童话为标题,一开始便把讽刺揭露的矛头直指德国的社会现状。全诗共27章,按诗人的旅行足迹,逐章对普鲁士统治下德国的检查制度、官僚政体、教会势力、军队状况、分裂局面,乃至统治者的心态,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 第七节 狄更斯及其《艰难时世》 一、生平与创作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代表。其深刻、细腻的笔法和幽默、讽刺的风格,也开创了英国文学的一代新风。 二、《艰难时世》 1832年的议会改革,确立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使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上“资本专横和劳动被奴役达到了顶点的国家” 。随着劳资矛盾的日益加剧,19世纪30年代中到40年代末,英国先后掀起了三次宪章运动高潮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