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ppt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用养结合平衡体系建立,实际就是计算肥料需要量及其分配。 2、用养结合平衡体系建立 A:按当季利用率计算 计划施用量=(施肥区产量移走养分量-无肥区移走养分量)/当季肥料利用率 特点:肥料利用率为当季利用率、无肥区供氮量为基础供氮量 例:水稻目标亩产量500kg,无肥区产量260kg,肥料利用率30%,试计算施肥量,水稻含氮按1.5%计算。   施肥量=(500×1.5%-260×1.5%)/30%=12kg. B:按累加利用率 计划施用量=计划产量所需养分/累加肥料利用率 ×100 特点:考虑多年累加利用率 例:水稻目标亩产量500kg,肥料累加利用率65%,试计算施肥量,水稻含氮按1.5%计算。   施肥量=500×1.5%/65%=11.5kg. * 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的土壤培肥措施必须围绕当地的种植制度有一个全面的安排,以便统筹兼顾,达到平衡。 (一)生物与人工培肥结合 (二)主次结合、长效短效结合 (三)加强中低产耕地的培肥 五、制定耕地培肥体系的原则 第四节 农田水分管理 节水抗旱技术 目的:使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适宜于生长发育和增产增收的需要,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因此,水分管理不仅仅是灌溉+排水。 * 农田水分平衡 ΔS + ΔV = ( P + I + R+ + U ) - (E + T +R- + D) 式中: ΔS— 土壤水变化量; ΔV — 植物体内水分变化量; P— 降水量; I— 灌溉量; R+ — 径流进入农田水量; U— 地下水(毛管上升)补给量; E— 地面蒸发量; T— 蒸腾量; R- — 径流出农田水量; D — 根层排水(渗漏)量。 * 农田水分平衡的调控 途径: 建立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种植制度: 使作物需水与降水节律一致;staggering cropping 因水种植。 运用蓄水保墒的土壤耕作措施:地上水、地下水、土壤水。   “秋雨春用”,“蓄住天上水,保好田中墒”。 合理施肥,以肥调水:扩大根系,增加蒸腾,多方面提高抗旱能力。 合理排灌,科学用水:时间,水量,开源节流,合理调配。 一、旱田节水技术 (一)开源 1、水利工程 2、贮存利用天然降水 3、污水资源化 4、咸水淡化:蒸馏法、冷冻法、反渗透法 5、人工增雨 (二)节流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方法、途径):防沟渠渗漏、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和微灌、小型水利工程、精确灌溉 (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增加土壤根层对降水灌溉水的渗入量,减少无效蒸发,提高作物的蒸腾效率 农田保墒耕作措施,农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优化分配) * 二、农田抗旱技术 (一)适水生产 1、农业结构调整 2、适水种植:作物布局、播种期的调整 (二)抗旱育种  水分利用率是品种抗旱增产的典型性状,是可遗传的。 (三)节水灌溉技术(产量与灌溉水量呈非线性关系) (四)保墒技术: 农田覆盖:地膜、砂石、秸秆。 耕作保墒:垄作,少免耕,覆盖,深耕深松、雨后及时耙耱减少蒸发、早春顶凌耙耱可防蒸发等 化学节水技术:抑制土壤蒸发制剂包括保水剂、吸水剂和抗旱剂,抗蒸腾剂等 (五)培肥地力,水肥吻合效应 增施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持水量;增施肥料可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为发展农业生产,在土地上采取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兴建能在生产上长期发挥效益的设施。是为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稳产高产,对农田进行改造和建设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 主要内容: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造坡耕地,改良土壤,营造农田防护林,兴修农田水利等。为了提高农田基本建设的效益,在实施中需要多项目的配合,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可以把荒芜未利用的土地开辟为耕地、牧场、果园或林地,扩大农业用地,并且可以提高农、林、牧等各类农用地的质量,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以改土治水为中心 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措施,以及以防治水、旱、涝、渍、碱等农业自然灾害的农田水利建设措施和平整土地,建设畦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营造农田防护林等单项措施。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可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提高抗灾能力,挖掘自然生产潜力,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园田化和集约化创造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 一、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产稳产田目标: 旱涝保收 水旱两用 土肥泥活 环境良好(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高产稳产 农田基本建设要“以治水、改土、防护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渠、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 对农田的具体要求 1、田面平整、排灌自如 灌溉全田上水,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