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路填资料的省思
(網路問卷調查這類的活動究竟有多少呢? 我們簡單的以「『網路』 AND 『填問卷』」,在幾個入口網站或搜尋引擎搜尋一下,結果如圖所示:) 網擎Openfind 6615筆 Google 19500筆(也是將近2萬筆) 從「四千多個網站」到「將近兩萬個網頁」,即使扣掉可能重複的搜尋結果,只取十分之一,其數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網頁畫面 2003/08/14 擷取自 .tw .tw 網路填問卷的活動,可以說是在上網時常常會見到的活動,那參加這類活動的人數多不多呢? 我們以「蕃薯藤」網站公佈的「台灣網路使用調查結果」為例,簡單整理如下: 網路調查時間 有效回應資料(剔除重複、不全等回應、答題矛盾之問卷) 2002.11.19~2002.12.03 12,189 2001.12.08~2001.12.21 (未公佈) 2000.11.06~2000.11.19 33,962 1999.11.23~1999.12.05 30,313 1998.11.15~1998.11.30 25,127 1997.12.10~1997.12.25 38,645 1996.12.04~1996.12.27 22,113 由此可見,參加網路填問卷的活動人數,也是滿可觀的。 資料取自: /survey2002/ 等網頁 以上陳述了網路上常有問卷調查的活動,並且為了吸引人們填答問卷,往往還附帶有抽獎或贈獎的活動,讓人們有機會幸運獲得獎品。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有可能涉及「網路詐欺」的議題。我們僅先假設,網路使用者經過了至少三項的判斷: 1.主辦單位是我們覺得可以信任; 2.他的網址看起來很正常,甚至可以通過我們的求證(例如透過查號台查詢該機構電話之後,再打電話求證); 3.獎品看起來還滿合理。 認為該活動是「正常的」網路問卷調查,因此才予以填答。 這樣子,對主辦者及參加者二方面都有利,應該是雙贏的活動,有什麼需要顧慮的嗎? 首先,參加者至少應該會填上自己的電子郵件帳號,如圖: 網頁畫面 2003/08/11擷取自 02/mms/ 也有的調查問卷,會要求使用者填寫更多的個人基本資料, 網頁畫面 2003/08/11擷取自 .tw/athca/event/item06_1.asp 還有調查問卷,要求使用者填寫的個人資料,非常的詳盡。且看這個例子: 「為了抽獎後聯絡方便」,必須填寫:「姓名、性別、身分證字號、聯絡電話、居住地址及電子郵件, 另外:年齡、學歷、目前居住地點、婚姻狀況、最近一年平均月收入、行業、職位、擁有或經常使用哪些電子或資訊產品」,蒐集這麼詳細個人資料的問卷,其目的似乎已不僅止於抽獎後聯絡中獎者。這樣子,會不會沒人填? 根據網路上公布的訊息,從2002.11.19~2002.12.03半個月的調查期間內,雖不如往年的三萬多份,也還能有一萬兩千多份的有效問卷。可見在網路上填寫自己詳盡的個人資料者,還真是大有人在。 資料取自: /survey2002/ 除了「為了抽獎後,聯絡中獎人員」之外,「加入會員」也是常見的,必須在網際網路上填寫自己的個人資料的行為。有時候,想要下載某些免費或試用軟體時,亦會被要求先填寫自己的一些個人資料之後,才能開始下載。另外,BBS、聊天室、網路留言版等地方,也是容易讓人在有意或無意之間,留下自己一些的個人資料在上面;最常見的,當然是自己的電子郵件帳號。 在網際網路上活動,如果不經思慮輕易的填寫個人資料,會有什麼隱憂呢?我們先從幾個案例看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美國 Fleet Bank 的客戶在做完該銀行的一份網路問卷調查後,當晚信箱中的電子郵件便暴增為兩百多封--全部是廣告信 ,相同的劇情在美國不斷上演,在台灣也同步上映 。 (資料來源:.tw/alan4-08_4-2.html) 網頁畫面 2003/08/11擷取自 .tw/~porc/10-news-05.htm 畫面經過合併處理,中獎名單原本必須捲動畫面才能顯現。 上圖是一個網路問卷活動,填完問卷之後,公開抽獎的報導網頁,用來徵信他們的贈獎是真有其事。畫面上還有國策顧問柴松林教授參與抽獎的照片,以資徵信。 案例二是筆者收到的電子郵件之一。由此可見本人的電子郵件帳號,也已成為別人濫寄郵件的對象之一。 案例三也是從筆者收到的電子郵件中挑選出來的。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去一些著名的網站請教別人問題,或發表意見,在留言板上留下的電子郵件帳號,也有可能成為別人蒐集之後,成為別人濫寄郵件的對象之一。 上述三個案例提醒我們:光只是留下個人電子郵件信箱帳號,就很有可能讓我們成為「垃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及报告书.doc
- TCQFX001-2024四川省机动车维修工时定额标准.ppt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培训与解读课件.pptx VIP
- 人人商城恶意诉讼应诉指南-含胜诉答辩状和证据清单.docx VIP
- 《GB/T 9286-2021色漆和清漆 划格试验》.pdf
- 人教版2025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镇化 课件.pptx VIP
- 厨房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高一化学_第一章.ppt VIP
-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