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学研究]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

[文学研究]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学研究]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指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精神生产的产生发展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 物质生产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以西方精神史为例 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 精神生产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艺术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不同步 18世纪伟大的德国文学 19世纪70至90年代的俄国文学 中国春秋时期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文学 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 物质生产中人对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实践的关系 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 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的制约 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 科学:理性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 —获取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情感体验、感受、评价—表达主观感受—传达给他人—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文学区别于科学: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认识被情感化、诗意化、审美化 基督显圣 文学创作不同于其他精神产品的生产 “老杜多以颜色字为第一字,却引事实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不如此,则语既弱而气亦馁。”范晞文(宋)《对床夜语》 “奶奶水分充足”。莫言《红高粱》 纪弦《你的名字》: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流沙河说,如果改为:“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轻唤每夜想。”句法好像很“正确”、简洁,但与原作就差之太远。 为了表达真实,语言只能冲破常识,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呈现多种可能,同时呈现几个层面,并且在语法上能够并置、错位、颠倒,不受语法固有序列束缚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 文学创造的主体 文学创造的客体 有关文学创作客体的理论一:客体即“自然”说 有关文学创作客体的理论二:客体即“情感”说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华兹华斯) 诗人的职责就在于: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人。”(雪莱) 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 (托尔斯泰) “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苏珊·朗格)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文学创造的客体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客体——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 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审美或审丑)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文学创造的主体 有关文学创作主体的理论一: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芬奇 艺术家对自然(“理式”的影像)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柏拉图) 华兹华斯、歌德、黑格尔 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的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自然。(歌德) 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一种想象是真正的创造。(黑格尔) 有关文学创作主体的理论二: 主体即“旁观者”或“移情者” 毕达哥拉斯、康德、叔本华、布洛(Edward Bullough) “生活就像场体育比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出场,有些人是啦啦队,而最好的则是观看者。”(毕达哥拉斯) 老子、庄子、苏轼 “虚静无为”说、“游心物外”说 费舍尔父子、立普斯、伏尔盖特(J.Volket) 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