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管营销]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 本章主要内容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五、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七、无效或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财产后果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我国民法通则第54条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是民事行为,具有表意性和目的性,不包括事实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以适法性为特征,不包括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和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强调必须是民事主体实施的;必须有主观目的性。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这是民事行为与 事实行为的基本区别。 3、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只有合法的民事行为,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才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 2、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3、诺成行为与实践行为 4、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5、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6、独立行为与附属行为 7、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3、推定行为 4、默示形式 第四节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与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案例 某甲有住房两套,自己住一套,其儿子住一套。是年,其儿子计划于八月份出国留学。甲于五月份就与某乙签订一住房出租合同,合同约定,甲于八月底,就月份之前,将其儿子所住房屋,交于乙使用,租用其为两年,月租五千元。合同履行期限届至,甲的儿子因故不能如期出国留学。乙要求甲履行合同,甲叫苦不迭。 小结 人的行为是有计划的------计划基于一定的判断----预期的事情常常有所变化。----而法律行为又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不得单方擅自变更或解除其内容,故常处于尴尬之地。-------因而有了对自己行为的效力控制必要。 方法-----附条件或附期限。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以将来不确定实现的事实的发生与否限制其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存续的意义表示。 条件须符合五个要求 1、将来发生 2、发生与否不确定 3、双方约定而非法定 4、不违法 5、不能恶意促成或阻碍条件的成就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附期限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以将来确定发生的事实,限制其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存续的意思表示。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始期与终期、确定期限与不确定期限、法定期限与约定期限 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3个月后即2011年1月1日生效,这属于什么法律行为( )A.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B.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C. 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D. 附终期的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 张某因病去世,生前留有遗嘱,在遗嘱中对其遗产作如下处分:(一)自行车1辆、电视机1台赠给王某;(二)电冰箱、洗衣机各1台赠给丁某;(三)其他家庭用具和银行存款2万元及现金1500元全部给张忠(其子),但张忠必须与丁某结婚,并且必须在领到结婚证后,才交付财产,否则,不得交付。这些财产由李某掌管。 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租房合同,协议规定:如果甲在三个月内与丙结婚,将租用乙的两居室。这一民事行为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A. 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B. 是附期限的民事行为C. 已成立但未生效D. 已成立并已生效 第五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主体适格,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一致。 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4、不得破坏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教学案例 甲乙二人在其父母健在时,预先签订了一份分割其父母财产协议,并约定该协议在其父母均去世时生效。 无效的民事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的规定,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民法理论又称其为“绝对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无效民事行为的本质是其违法性。 2.无效民事行为是确定无效的。 3.无效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无效的民事行为 在以下情况下进行的民事行为无效(教材36页)(一)欺诈的民事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