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 土壤学绪论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蒋 先 军 Email: jiangxianjun@swu.edu.cn 主要内容 科学与科学素养 土壤学最新前沿 科学与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 70-80’s,调查表明:95%的美国人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你知道星际间寒冷稀薄的气体里存在酝酿生命的分子结构团吗?听说过在400万年前的火山灰里发现了人类始祖的足迹吗?是次印度板块撞击亚洲板块从而导致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吗?DNA是什么?病毒怎样改变细胞的复制功能? 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 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沃森James D.Watson (1928-) 克里克Francis Crick (1916-) DNA双螺旋结构 牛顿 24岁 万有引力 1666年 高斯 24岁 近代数论 1801年 伽罗瓦 18岁 群论 1829年 爱因斯坦 26岁 狭义相对论 1905年 海森伯 26岁 测不准原理 1927年 哥德尔 24岁 不完全性定理 1930年 纳什 22岁 纳什均衡 1950年 沃森 25岁 DNA双螺旋 1953年 诸葛亮、张仲景与张衡 王阳明、葛洪 Vs 牛顿、开普勒、哈维 毛泽东、郭沫若的科学观 影视明星的科学素养 水变油的幽默 一个经典的故事 为什么偏偏是欧洲??? 科学与伪科学 Hippocrates, (460-377BC) “医学之父”:人们认为癫痫症是神灵造成的,仅仅是因为不了解它。但是如果把所有本身不懂的事物都当作是神灵安排的,那么神灵造成的事物将层出不穷,永无止境。 Queen Anny, 英国斯图亚特王室的最后一代君主。怀孕18次,仅生了5个孩子,只有1个活到了童年。今天的普通父母更有机会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 科学观与科学问题 科学的核心:具有内在的改正错误的机制。用科学方法来证明论断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 自然界存在着许多我们现在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其实这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要用超自然的力量或迷信去解释。 青蛙的启示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 我们对客观现实所进行的所有科学研究都很原始和幼稚,但是,这正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没有任何事情比提高公众的科学和文化水平更值得我们去给予支持。在每一个国家,知识都是公众获得幸福的最坚实的基础。(乔治. 华盛顿,1790年1月8日) 什么是土壤??? 土壤的功能 生产生物量 环境 基因库 建筑物基础 原材料 对历史的记忆功能 在区域、地区及全球尺度上土壤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土壤问题在国际协议中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土壤学研究中的某些 新进展与新动向 美国土壤学会前主席:W. R. Gardner 一些人认为与土壤有关的知识值得了解的已完全了解,目前所要做的只是对这些知识加以适当的应用而已。即使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们也常常错误地认为,其它的学科发现和已发现的自然科学规律和理论,不需要什么想象和创新就可以直接地运用于土壤科学研究中。在他们看来,土壤科学不过是应用生物学、应用化学或者应用物理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本书正是针对这一日益严峻的错误思想而出版面世的。 正如本书所阐述的那样.土壤系统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高度的可变性特征,是已知的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土壤包含着难以数计的、多种多样的化学和生物学现象.这使得土壤系统本身永远不可能处于一种静态、处于一种平衡。如果要真正地了解土壤,就必须微观地(原子学)以及宏观地(人类社会乃至全球)上认识和研究它。土壤系统不仅值得我们去研究,而且这一科学研究领域可谓海阔天空。 过去,土壤科学所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统计推论。而现在,现代科学为我们挺提供了在原子水平上微观地研究土壤表面的方法。我们能借助于数学上诸如分数分形理论和无序列理论研究土壤中今人头痛的各种变化;借助于现代生物学理论可以从分子、有机体到生物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更好地研究土壤动植物。所有那些认为我们对土壤完全了解的人们,会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一百年前相信科学知识是有极限的自然科学家的行列。 我们对土壤的了解与评价并没有远离我们文化知识的中心。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我们称之为土壤的那一薄薄的表层,地球和其它星球一样几乎毫无生命的痕迹。人类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自然的巨大馈赠,不仅土壤而且人类文明都会面临贫困枯竭的危险。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