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如田野以导论课程作为公共人类学实践场域
文化研究 第十四期 2012年春季
Router: 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論文 Articles Spring 2012 No.14:11-52
Classroom Teaching as Fieldwork: Practicing Public
Anthropology in Introductory Courses
Hsin-Yi Lu
課堂如田野:
以導論課程作為公共人類學實踐場域
呂欣怡
TAO
2010 2011
hsinyi15@
2011 8 9 2012 4 17
摘 要
本文呼籲,導論教學應被視為公共人類學的一種實踐方式,理由有二:首先,導論課程是學
院當中少數可以超越專門化知識生產的藩籬,融合各個次領域研究成果的場域,負責導論
教學的教師,必須能清楚掌握人類學的核心概念,以及其在當代仍舊保有的活力;其次,導論教
學面對的是初次接觸人類學知識的年輕世代,他們在課程中的學習狀況與回應,正可用來研判與
調整學科知識的公共化成效。然而,如果我們以公共人類學的立論來定義導論課程,則在課堂
場域中所傳遞的人類學知識(包括核心議題的選擇、理解的框架、以及教學的方式),自然應該
隨著我們面對的公眾—學生—而做調整。也就是說,導論課的設計必須建基於學術研究的
根本初衷—「什麼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文化最重要的議題?」,幫助我們的公眾—
學生—從貫時性(演化/歷史)與共時性(異文化)的比較中理解自身存在處境並且思辯突破
困境之道。
這篇文章首先評述過去一個世紀之間具代表性的英美人類學教學著作,從跨時代的文獻比較中
歸納出人類學教師共同的核心關懷,以及隨著時代氛圍而遞變的教學重點。其次,筆者以自己在
三個不同時期、針對不同族群、以及不同的教育環境之中的導論教學經驗作為研究材料,檢視人
類學知識究竟/是否提供了何種洞見,協助這三個不同「文化」的學生族群重新理解其所身處的
時代課題。最後,筆者提出關於當代人類學導論教學的兩項芻議:1)重新檢視文化相對觀的當代
意涵;2)以具前瞻視野與切身相關性的「文化可能性」取代靜態無感的「文化多樣性」。
關鍵詞:人類學教學、批判式多元文化論、可能性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pedagogical vision of introductory anthropology that
is socially relevant and engaged. I argue that effective teaching in introductory
anthropology is based on the instructor’s ability to disseminate academic knowledge in a
publicly accessible fashion. In addition, the learning outcome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taking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are good indicators a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