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docVIP

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

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 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 Cosmic Function of Art, Ritual, and Theater(by Anning Jing, Leiden; Boston; Kouml;ln: Brill, 2002, 294pps, 90pls.) nbsp;  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古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对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当时还属赵城县)明应王殿壁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从此广胜寺水神庙这一普通的地方风俗神庙名闻天下,其壁画更因其与众不同的题材和内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者,特别是其中最著名的戏剧壁画“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更是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学界对戏剧壁画以外的其他壁画一直重视不够,而将所有壁画以及其载体——水神庙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则更是鲜见。2002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史系景安宁教授出版的新作:《广胜寺水神庙:艺术、仪式和戏剧的宇宙论功能》一书,不仅弥补了这一空白,而且同时也将水神庙壁画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书由绪论、正文、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序言部分作者概述了全书的主体内容,并交代了本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正文部分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题为《水神庙》,阐述了水神庙的碑刻、、人员、资金、祭祀原则、建筑、雕塑和壁画等问题,并评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这部分主要是为后面的几章作了一个背景的铺垫。   第二章题为《仪式》,在中国历史和宗教的大背景下讨论壁画所描述的庙会中的祈雨仪式。   第三章《戏剧》对著名的戏剧壁画“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进行新的阐释。并考察了西藏、印度、东南亚和日本的与其相似的故事传说。通过比较,作者提出了在中国和印度乃至整个亚洲所共有的宇宙观体系。   第四章《广胜下寺的壁画》研究了下寺佛教壁画的图像程序,建立了它们同水神庙壁画的理论和功能的关系。结语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结论,讨论了作为中国和印度宇宙观共同基础的水/种子的宇宙观的理论,讨论了人类生产繁衍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   附录部分是作者对霍山中镇庙的研究以及图版目录、术语表、参考文献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附了大量的图版,主要是壁画的照片,达九十页之多,非常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本书的华彩是在与仪式结合的背景下重新解读水神庙壁画的部分。这主要是第一章的《壁画》一节和第二章《仪式》以及第三章《戏剧》。以往对水神庙壁画的研究大都将壁画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图像,忽视了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而即使强调将所有的壁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论著也大都着眼于戏剧壁画的研究,强调其它壁画作为背景对戏剧壁画研究的意义,而本书则将所有的壁画结合起来在祈雨仪式这一线索之下综合研究,使得各幅壁画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而是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作者首先从内容上指出了壁画的内在顺序是从西南壁的世俗世界开始,参观者被引入了西壁的明应王的神灵世界,又通过了北壁的明应王后宫的私人空间,见证了东壁明应王行雨的过程,最后在东南壁上回归到世俗世界观看戏剧演出,达到庙会的高潮。之后,作者又从壁画的颜色、风格等各个方面阐述壁画之间的不同与联系。作者将壁画的风格分为唐代的青绿山水画、唐代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以及宋元的水墨山水画三个风格。并指出,唐代的风格用来描绘明应王的神灵世界,而宋元时代的绘画风格则用于描绘戏剧演出等人类的世界,进一步论证了前述神灵世界和人类世俗世界在时空上的不同。且不论结论是否正确,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一种研究水神庙壁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发前人未发之言,角度新颖,见解独到,真正实现了将所有壁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综合研究。这不能不说是对学术研究的一大推进,也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其他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作者在壁画的解读过程中也纠正了一些以往的误解,如作者从人物的衣着、姿态、所在的位置论证了西南壁上穿红袍的文官形象显然不是作为帝王的唐太宗,而是穿着元代风格服装的低级官员,从而正确地指出了以往研究中将该形象当作唐太宗而将这幅壁画定名为《唐太宗千里行径图》[1]或《唐太宗入冥图》[2]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前人的更为合理的解释(73-74页)。   本书不仅关注壁画的内容和风格,更重视挖掘壁画体现的主题、功能和反映的历史背景。这是以往的水神庙壁画研究中所严重不足的地方。作者在第二章《仪式》中指出,兴云致雨是贯穿整个壁画的主题。此基调一定,立时将所有的壁画在一个主线下串了起来,使得作者的解读更具合理性。比如有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