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特征.PDF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质性变化特征

第59卷  第4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REVIEW   Vol59 No4 2013年 7月 July 2013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叠置样式及其储层非均 质性变化特征 1,2) 1,2) 1) 1) 赵小庆 ,鲍志东 ,刘宗飞 ,柴秋会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2)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内容提要:在研究区目的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分流河道微相的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进行分析, 应用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成因的沉积学分析和表征储层质量非均质性的各项岩芯化验、统计学数据定量分析,指出基 准面旋回因素对不同级次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影响存在差异: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和单期复合水下分流 河道的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呈正韵律变化,多期复合水下分流河道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分布呈不规则趋势,多级次的基准 面旋回及其伴随的可容纳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沉积环境的变化影响水下分流河道储层非均质性。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基准面旋回;水下分流河道;扶余油田   三角洲前缘是我国已发现油田的重要储层类型 油田东区扶余油层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在应用密 之一(徐安娜等,1989),而水下分流河道是河控三角 井网(平均井距125m)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 洲前缘储集砂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进行水下分流河 基础上,对2216口井的储层物性参数进行分析,探讨 道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气开发及剩余油挖潜具有 基准面旋回对水下分流河道储层非均质性的控制作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大学者在储层质量非均质 用。 性层次分类的基础上(裘亦楠,1991;陈占坤等, 1 区域地质概况 2006),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分布规律的控制因素,发 现储层质量非均质性不但受构造运动(曾联波等, 扶余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扶新隆起带东缘扶 2007)和成岩作用(郑俊茂和庞明,1989;熊琦华等, 余 号构造(图1),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东缘, Ⅲ 1994;邹才能等,2008)影响,同样受控于沉积因素(韩 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多高点穹隆背斜,油藏类型为 会军等,2007)。而基准面旋回通过可容空间与物源 被断裂复杂化的层状构造油藏。主力油层为白垩系 供给相对变化等沉积过程(付国民等,2005)对沉积物 泉头组上油组,是一套完整的河流—三角洲沉积(王 的岩矿类型(罗忠等,2007)、岩相组合(Timothy, 志武等,1993),其中泉四段扶余油层为典型的三角洲 2000)和规模展布(樊太亮和李卫东,1999)产生影响, 前缘沉积(张庆国等,2007;胡学智等,2008),油藏埋 从而使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产生差异(张世广等, 深300~500m,厚度约为200m,为本次研究的目的层 2009),最终使不同旋回阶段的砂岩储层的质量非均 段。 质性有异。前人研究主要侧重于在探讨不同基准面 扶余油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砂岩粒间孔隙 旋回中不同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差异 为主,次生孔隙不发育,喉道形态较为复杂,储层有效 的影响,对不同基准面旋回阶段的水下分流河道储层 厚度平均为6.6m,主力油层主要包括扶余油层的2、 质量非均质性的分布特征及控制机理则探讨较少(樊 4、7、9、10小层,孔隙度平均为25%,渗透率平均为 太亮和李卫东,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