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论文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朱再昱陈美球吕添贵李风琦
【摘要】建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是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关键环节。在介绍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后,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补偿的经验,测算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依据和标准,探讨生态补偿机制主体与客体,以及生态补偿的方式和途径。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并充分调动社会补偿作用,建立相对完备的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生态补偿机制;鄱阳湖流域;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和功能区划研究”(项目编号:08ZD101)、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基于STELLA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价与适应性管理”、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鄱阳湖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8YJ38)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朱再昱,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陈美球,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吕添贵,江西农业大学国土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李风琦,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投融资评估(江西南昌).
一、引言
赣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江西的最大河流,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8%,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赣江源头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和瑞金市交界处,保护区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上洞河、石寮河、龙兴河、石溪河、迳口河、泮别河、张坑河、珠玑河、小姑河,年向赣江注入1000万m3的国家I类水。赣江源头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区域是鄱阳湖流域中的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核心区和重点区域,其可持续性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赖以存续的基础,是整个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目标,温家宝总理指出要保护好鄱阳湖这“盆”清水,这些充分说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赣江源源头生态系统的好坏,不仅将极大地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目标的实现,甚至影响到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和建设好赣江源头生态环境,是实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构建鄱阳湖流域源头地区生态屏障、维护流域生态安全的需要。因此,研究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一)动植物资源情况
保护区内现已初步查明有种子植物1079种,隶属151科,分别占江西总种数的26.23%,总科数的70.9%;其中裸子植物8科21种,被子植物143科105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第一批)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异形叶玉叶金花,国家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金钱松、香榧、中华结缕草等16种;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有观光木、白桂木等26种。初步查明有野生陆生脊211种,隶属于26目68科,其中两栖类1目5科17种;爬行类3目12科41种;鸟类16目35科115种;兽类6目16科38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蟒、云豹、豹等3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动物有水鹿、水獭、穿山甲、草鸮、虎纹蛙等23种;列为江西省保护的动物有中华大蟾蜍、棘胸蛙、王锦蛇等57种.
(二)土地资源状况
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6100.85hm2,其中国有山地9320.2hm2,占57.89%,集体山林6780.65hm2,占42.11%。保护区有活立木蓄积量88.2万m3,毛竹总蓄积285.4万根。森林覆盖率为95.5%,其中瑞金分局辖区活立木蓄积量23.2万m3,毛竹总蓄积87.4万根,石城分局辖区活立木蓄积量65.0万m3,毛竹总蓄积198万根.
土地资源现状与利用结构。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总面积中,陆地16033.85hm2,占99.58%,内地水域面积67hm2,占0.42%。在陆地面积中:林地面积15007.25hm2,占93.21%,农地1026.6hm2,占6.38%。农地中包括耕地面积1012hm2(其中水田797hm2,旱地135hm2)这部分耕地是当地居民以生产粮食为主的生产基地。林地中包括林分面积14367.75hm2,占林地的95.74%,(林分中针叶林2810.4hm2,占林分的19.56%,阔叶林6799.5hm2,占47.32%,针阔叶混交林3875.25hm2,占林分的26.98%,竹林882.60hm2,占6.14%),灌木林地639.5hm2,占4.26%.
(三)社会经济情况
保护区的范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