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翻译思想演示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①.“化境”论与“译即通”、“失本成译” ‘非削“胡”适“秦”、饰“文”灭“质”、求“巧”而“失实”, 对翻译之失唯惶唯恐。 “故知‘本’有 非‘失’不可者, 此‘本’不‘失’, 便不成翻译。”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②.“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重神轻形 “神”“形”指向原作,把原作看做有生命的活人。 由于形神不能兼备,“神”是原作之“神”,但“形”已改变,译文之“形”必然不同于原作之“形”。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②.“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重神 轻形 灵魂 转世 二.主要翻译思想 ②.“化境”论与文学翻译“神韵”、“气韵”、“神似”论 风格与原文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 躯体换了一个, 而精魂依然故我 人 化 钱锺书翻译思想研究 一、走近钱锺书 二.主要翻译思想 三.其它翻译理论 四. 钱锺书翻译评论 一、走近钱锺书 五.小结 一、走近钱锺书 生平简介 钱锺书翻译实践 一、走近钱锺书 之生平简介 钱锺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和教授,也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中国学者之一。 “中国之大儒, 今世之通人” 一、走近钱锺书 之时光轴 1910年生于江苏无锡书香门第家庭。从小接受伯父钱基成和父亲钱基博的启蒙教育,浸染于浓厚的国学氛围中。 小学毕业后,钱锺书先后在美国圣公会主办的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就读。学校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其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学系。博览中西新旧文艺书籍,旁及心理学,哲学等领域,驰誉全校。 1935年,携新婚夫人杨绛留学英国,就读于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Exeter College)。 1937年,携家人赴法,入巴黎大学研究院研究法国文学。 1938年归国,历任西南联大、国立师范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等职。 1949年起,钱锺书先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近代著名古文家 这一时期是钱锺书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 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长篇小说《围城》,诗话专集《谈艺录》、论文《中国诗与中国画》等。 这一时期,钱锺书由文学创作转向学术研究。发表《通感》、《读拉奥孔》等论文,出版《宋诗选注》、《管锥编》等学术著作及旧体诗集《槐聚诗存》,并参编多部著作。 “通人” 学贯中西 博览古今 打通学科藩篱 汉译西方文论 海涅的《精印本堂. 吉诃德引言》 左拉的《关于巴尔扎克》 弗.德.桑克梯斯文论: 《论但丁》 《Alessandro Manzoni 《Giacomo Leopardi …… 钱锺书翻译实践 毛泽东作品英译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诗词》 受到英国出版商高度评价。看到第一卷定稿时,认为译者能够完全驾驭英吉利语文和风格,对二三卷未做改动就出版。 散见于文章、著作中的西语雅译 《谈艺录》《管锥编》等学术专著旁征博引,从中可以发现大量精妙的译文。 二.主要翻译思想 《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譌’。”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譌[é]”、“讹”、“化”和“囮[é]”是同一个字。“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polysemy, manifoldmeaning),把翻译能起的作用(“诱”)、难以避免的毛病(“讹”)、所向往的最高境界(“化”),仿佛一一透示出来了。(钱锺书,1997:269) 二.主要翻译思想 化境论 二.主要翻译思想 “媒”和“诱”当然说明了翻译在文化交流里所起的作用。它是个居间者或联络人,介绍大家去认识外国作品,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使国与国之间缔结了文学“因缘”,缔结了国与国之间唯一的较少反目、吵嘴、分手挥拳等危险的“因缘”。 二.主要翻译思想 一国文字与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差距 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 二.主要翻译思想 一是可以谅解的“讹”,也许可以称之为良性之“讹”。 另一类“讹”是恶性的“讹” 将“文学因缘”蜕变为“冰雪因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