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 种 鉴 别
物 种 鉴 别 鱼类:中华鲟、金龙、红龙、胭脂鱼、唐鱼、花鳗鲡等。 疣螈类: 贝类:冠螺、虎斑宝贝、鹦鹉螺 龙虾: 鱼类形态术语说明 鲟鱼 鲟鱼属于鲟形目,共有26种现生2科26种,均分布于北半球北部,我国有2科4属9种。 其中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 华 鲟Acipenser sinensis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形,两端尖细,背部狭,腹部平直。吻尖长。鼻孔大,两鼻孔位眼前方。喷水孔裂缝椭圆形,位于头后半部。唇不发达,有细小乳突。口吻部中央有2对短须,弓形排列,其长短于须基距口前缘的1/2,外侧须不达口角。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尾鳍上缘有1纵行棘状鳞。各鳍呈灰色而有浅边。 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俄罗斯鲟Acipenser ueldenstaedti 体型大,成体体长达2.35m。吻钝状,头上部有辐射状颗粒,颗粒间距不大。下唇中央中断。吻须短,不达口角。骨板上覆盖着许多行星状纹。 杂交鲟主要是欧洲鳇(♀)×小体鲟(♂)杂交的结果。现在市场上较为常见。 达氏鲟 花 鳗 鲡Anguilla marmorata 花鳗鲡隶属于鳗鲡科。别名为花鳗,鳝王,雪鳗。分布于长江下游及以南的钱塘江、闽江、台湾到广东、海南及广西江河。为典型的降河洄游鱼类之一。 鉴别特征:体长,前部粗圆筒状,尾部侧扁。头圆锥形,吻平扁。下颌稍突出,中央无齿;两颌前端细齿丛状,侧齿成行。胸鳍圆形;无腹鳍。体背侧及鳍满布棕褐色斑,体斑间隙及胸鳍边缘黄色,腹侧白或蓝灰色。注意区分澳洲短鳍鳗。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胭脂鱼科 (黄排、火烧鳊、一帆风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视资源保护。 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鉴别特征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红色的宽条。 唐 鱼Tanichthys albonubes 唐鱼隶属于鲤科,鱼丹亚科。别名白云金丝、白云山鱼、红尾鱼。广州特有种,仅分布于广州白云山和附近的山溪中。杂食性鱼类。 鉴别特征:体小,带橄榄绿色,身体两侧中轴各有一条金黄色纵纹,从眼睛直达尾柄基部,上部具若干黑条纹;尾基具红色大圆斑。1932年,鱼类学家林书颜等首次在广州白云山发现唐鱼并带往西欧,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很快流传至世界各地,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鱼,饮誉海内外。 金 龙Scleropages formosus 学名为美丽硬仆骨舌鱼。属骨舌鱼科、巩鱼属,有不同形态的几个品系,名贵的有过背金龙和红龙鱼。CITES附录I种类。口上位,吻端有须一对。背、臀鳍位于体后部,相对分布。胸鳍外侧一鳍条延长。尾鳍扇形。鳞大,侧线鳞21-24。原产地为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等。 过背金龙 红尾金龙 珍珠龙 巨骨舌鱼Arapaima gigas 别名为海象,红鱼, CITES附录II种类。体灰色,成体背鳍后至尾部深红色。无下颌须。背鳍、臀鳍后位,相对分布。尾鳍扇形。起源早,约一亿多年,为活化石。性格凶猛,我国于1990年引进,作为观赏鱼养殖。原产地为南美洲。 驼 背 鲈 Cromileptes altivelis 驼背鲈又名老鼠斑、锐首拟石斑,隶属于酯科,石斑鱼亚科,驼背鲈属。其显著特征是:身躯侧扁,头顶凹入,后头部隆起,体甚高,上下额无犬齿,后鼻孔呈垂直长裂孔;背鳍十棘,体褐色,体表布满黑色圆点;雌雄同体。 目前国际上已知的驼背鲈仅一种,分布于印度洋的炎热地区、西至非洲,东至菲律宾,北至日本,南至澳大利亚海域,我国产于南海。驼背鲈资源量极少,已列入广东省地方保护种类。 鳃 棘 鲈 Plectropomus leopardus 鳃棘鲈又名东星斑,隶属于鳃棘鲈属。体粗壮、侧扁。体被细圆鳞,头上颊及鳃盖亦被细圆鳞,其余部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有一弓状弯曲。口大。上额骨能活动,可向前伸出。有辅上额骨。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下缘有向前倒刺。胸鳍圆形。尾鳍截形或凹形。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热带。已列入广东省地方保护种类。 宽 额 鲈Promicrops lanceolatus 宽额鲈又名龙趸,隶属于宽额鲈属。体粗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