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趣事
遥远的回忆
很小的时候,生产队里养了许多牛,冬天都将牛牵到队里那五间通梁的牛屋里。并派一个老头看牛。牛屋里除了一排牛槽,还有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牛粪坑、取暖用的火塘、一个很大很大,给牛饮水用的水缸,再有的就是看牛人睡的土坑。那时的冬天好像特别冷,为了不让牛挨冻,牛屋里必须保持暖和的,取暖的方法很原始,我们称之为烤火,就是抱些草在火塘里烧,火塘其实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烤火时火苗窜得老高,几乎烧到了屋顶上的柴巴,我当时很担心会把屋点着。村民门无事时就去牛屋里烤火取暖,一到烤火时,满屋都是烟,人是绝对不能站着的,只能弯着腰才能不让烟燻着,就是这样,满屋还是不停地听到人们被呛的咳嗽声。加上老头们抽的旱烟袋,我们小孩子是绝对受不了的,眼泪很快就下来了,只能往外面跑。
看牛的老头是个聋子,姓崔,一般人说话根本听不到,记得一天中午,我们几个上学时,路过牛屋时,看到崔老头躺在土坑上睡觉,呼噜打得很响,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鞭,放在崔老头的坑头,点燃后,撒腿跑到门外,就听屋里“呯”的一声响,半天听到老头说一句“这些死小鬼!”,我们笑着跑走了。
小时候由于没有机器,面粉都是用石磨磨出来的,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石磨,磨面粉的方法是将小麦淘净晒干,然后放在石磨边,一人扶着磨杆,并向石磨里添小麦,另一人拉,我们称之为拉磨。我最讨厌拉磨,很累人。不过当时年纪小,这样的事是很少干的,只有家里实在没人时,母亲才不得已让我与她配合拉磨。
后来队里从其它地方买来一台旧小机器,旧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我只能记得那个油箱不是在机器上,是挂在墙上的,每次摇机器时要都点火,并要两个人同时配合,有时摇很长时间,也只能看到烟囱里冒几下烟。还要常常大拆机器修理。加粮食时,都要按先后顺序排队,有的人常常先着拎一小口袋粮食跑着来排,然后家里的人再推着一大袋的粮食补上。有时队排得很长,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很远处。加小麦很慢,比加水稻慢多了。我有时怀疑比我数小麦粒速度还慢。加出来的面粉不像现在的粉与麸皮分开,而是混在一起,人们称之为一酪萝面。
再后来大队里新上一种新机器,可以将面粉与皮分开,加出的面叫出麸面,又白又好吃。不过要加四五遍,有一次我用小车推小麦去加,由于人太多,我看一酪萝机器没人用,就加了一酪萝面,结果回来做出来的饼没人吃了,没办法母亲只能用来喂猪了。我有点搞不明白,以前这种面做出的饼很好吃,怎么过了几年就没人吃了?
我们生产队离学校比较远,上学时要走很长的路,如果是夏季的雨天,都得赤着脚上学,不管是老师还是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一样。雨后路很滑,经常滑倒。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身上是不会有干净的衣服,滑倒的次数多了,小伙伴们干脆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在路上跑起来,那时随时可以听到滑倒的“啪啪”声,伴随着的是一阵嘻笑声。然后大家会脱得精光,跳入路边电灌站的水渠里洗澡。如果有人穿短裤,那是要被大家强行扒下的。让那些小女生在尖叫声中蒙着眼从我们面前跑过。
庄子里有许多狗,几乎家家都有,有的人家能有两三条,常有人被狗咬的,我也不例外。被狗咬后,狗主人会立即拿剪刀在这条狗的身上剪下一撮狗毛,然后烧成灰,敷在被狗咬的地方,居说能防止得狂犬病。不过被狗咬的现象还是会经常出现,有的时候陌生人是不敢经过有狗的人家门前。突然有一天,村里来了通知,说要断狗。有狗的人家必须要在两天内将狗打死。我是极不愿意的,因为我家的小狗很乖,从不咬人。不过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家的小狗静静死躺在门前的小树下,是母亲请人打死的。晚上吃狗肉,我是一筷子也没吃,满脑子都是那条一放学就跑到身边摇尾巴的小狗。从那以后家里就再也没养过狗。
那时庄子里还没通电,夏天的晚上,屋子里都是蚊子在唱小戏,加之闷热,男女老少都会出门找到有风的地方纳凉。最好的纳凉地方是徐会计家门前的场上。因为场的面积大,加上前面的塘里没有芦柴,所以通风状况良好。纳凉的时候,常常有人讲书。人们最喜欢听的是徐会计讲的《封神演义》。徐会计白天在大队开小店。有时间看小说,晚上回家,徐会计还在门口的场上吃饭的时候,就有村民们自带板凳,聚集到他家邀请他讲书。徐会计是有求必应。他讲书可以说是一流的,我最喜欢听的就是“乖乖,那二郎神也真是厉害,嗖的一声就骑在了半空”这类的语句。最后也会来句“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时候就会有人请他再来一段。徐会计就会说“时间不早上,明晚再讲吧”。不过我知道他是下面的书还没看到,因为有一次我在他家玩里,看到他的床头放着那本《封神演义》,他是看到哪儿就讲到哪儿。讲书一般要讲到深夜,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或是要下雨才散去。有时候,有个叫杨占同的唱书人也会来庄里唱书,不过他与徐会计不同,他是要收粮食的,就是唱完第二天早上,姜大爹就会挨家挨户收取一点玉米、山芋干之类的粮食给唱书的。我是不太喜欢唱书,因为他总是敲半天的铜罗和小鼓,吸引人们来,完全不顾我们这群早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