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的(第三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概论的(第三版)

中西文化专题 周之涵 2014级广告一、二班 Tel E_mail:zhihanzhou@ 目 录 第一节 “文化”界说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悲伤、崇高与卑俗、伟大与渺小等情感的表现,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中,靠文化来识别。总之,人生活在文化中。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在近代吸收了外来意识,赋予了新涵义的词汇。 “文化”古义的要点: “文”是纹理,引申为一切有条理、有秩序、有美感的东西;“化”字在甲骨文中是直立与倒立的两个人,象征着重大的变化。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易·贲卦·传》中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谓的“人文化成”,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的解释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典籍,如《诗》《书》、《礼》等;二是指人们的风俗礼仪。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 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指与“武力”相对的教化。 在中国,“文化”不同于“文明”。“文明”与物质世界的改造相联系。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解释。 文化内容的三个范围: 第一,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识能力等; 第二,生活方式,即人们对其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家庭生 活、社会生活等的态度以及在这些方面采取的形式。 第三,精神的物化产品,即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出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如机器,它本身很难说就是文化,否则生产机器岂不成了生产文化,但机器的工作机制及其形状却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即科技的程度,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发明机器与大批生产机器的区别,前者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变化所以具有文化的意义,后者则不尽然。 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文化,中国古代,较多指精神领域。而文明则含义更广,兼有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两个层面的含义。《尚书·舜典》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四大文明古国与东西方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东方文化:历史上,东方的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政治概念。历史上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中心确定的方位,即“中国中心论”,故《西游记》中称印度为“西方”。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确立了“欧洲中心论”以后,印度、阿拉伯国家,包括非洲在内,都成为东方了; 西方文化:以“两希”文化为源头、以欧洲和美洲文化为主体的文化。 解释: “自然界客体”既指外在自然界,又指内部自然性。可见,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虽然人通过文化改造了世界,但是,文化更是改造了人。 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是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得出的。费尔巴哈说:“人是人、文化、历史的产物。” 目前的文化遗址与文物保护: 中国目前发现古遗址95086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最多,古墓葬达66360处,化石类1571处。 中国文物藏品达1000多万件,国家一级文物达10万余件,全国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万处以上,建有各种博物馆已2000座。 三、学习中西文化专题的意义和方法 现实意义: 其一,认识民族自身;其二,认识当前国情;其三,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学习方法: 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 (4)人口特征: a、占世界人口1/5—1/3之间; b、分布不平衡,北南人口汉代是7:3,唐末是4:6,明代是2:8,明清稳定在4:6,现在的不平衡是东南与西北之间 ; c、人口迁移形成各种移民,历史上几次动乱对人口迁移有极大影响,它们是: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开发的高峰

文档评论(0)

liwenhua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