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 件分析与对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 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护理部 田莉萍 一、何为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因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执行操作规程、不执行核心制度,给病人未造成伤害、造成严重伤害,引发或未引发投诉纠纷的事件。 事件1:22:00一患儿一发烧收入传染病病房,入院后两名护士给予入院介绍,并告知紫外线灯的开关不能随意打开。早晨6点护士巡视病房,发现紫外线灯打开,赶紧关上,并问了一句:什么时间打开了?事后,患儿和陪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多次到医院要求赔偿。 分析原因: 1、紫外线的开关安装的位置不合适。 2、护士巡视不到位。 3、护士的安全意识不强。 事件2:一患者做B超检查显示有尿,但患者自述排不出,于早晨7点行导尿术。晨会8点护士交班说:患者行导尿术后无尿液排出。交班后到患者床前查看,发现尿管和尿袋内无尿液。检查后发现导尿管的管道堵头未拔,拔出后,尿液顺利排出。 分析原因: 1、护士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操作结束后,未有尿液排出,应查找原因。 3、患者1小时没有尿液排出,应该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应考虑患者病情异常。 事件3:患者常规输液,液体未滴完,护士拔了针(情况一患者未挂输液卡,情况二患者悬挂输液卡),发现还有液体后给患者解释,并重新进行输液。 分析原因: 1、护士未做好三查七对。 2、护士未执行操作流程。 输液流程:医生下长期医嘱→主班护士转抄到治疗本上并与治疗班护士查对医嘱→护士抄写巡回卡和输液贴→治疗班护士查对姓名、药物,配置药液→责任护士再次查对姓名、床号,进行输液操作,在巡回卡上签名,注明时间→护士更换液体,每瓶要签名注明时间→液体滴完,查看巡回卡,拔针。 事件4:一位甲状腺术后的病人,感觉憋闷,医生吩咐护士带其去走廊活动,次日清晨,病人窒息死于床上,护士承担所有的责任。 分析原因 1、护士首先执行了口头的错误医嘱。 2、是未及时巡视病房。 事件5:2010年6月29日,常州一家医院一名护士在给病人挂盐水时,误将打入食管的营养液当成了盐水输入了病人静脉,虽经医院积极抢救,但病人还是不治而亡。护士未做好三查七对。 事件6:2009.05北京海淀区一20岁青年从移植舱内走出自杀。医院给予赔偿,理由是护士未及时发现心理变化,给与指导,从移植舱内出走未及时发现。 事件7:医院停电后,护士把婴儿放在暖气片上,后来电后婴儿被烤死。原因是护士交班内容不全不细。 事件8:一病人请假到时间了未归,护士没有及时催返,病人意外死亡。原因是护士没有及时告知家属,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事件9:不认真执行检查制度 案例 药物查对失误 某医院妇产科护士,在执行“氯化钠灌肠”的医嘱时,没有按照查对制度的规定认真查对,将没有标签的试剂瓶中的液体顺手取来,当作氯化钠给病人灌肠。结果病人迅速出现窒息征象,没来得及抢救即死亡。后经查实,无标签试剂瓶中的液体是用以冲洗马桶的亚硝酸钠。亚硝酸钠是一种剧毒性化学试剂,可使红细胞丧失携氧功能,导致机体各脏器严重缺氧而迅速死亡。该护士如果能执行查对制度,不盲目使用没有标签的药物,这起事故是完全可能避免的。 事件10:药名查对失误 案例一: 有一名出生刚40天的患儿,因咳嗽、间断性抽搐3天于16时40分在某医院儿科住院,入院诊断佝偻病性低钙抽搐、上呼吸道感染,其中一项医嘱是10%葡萄糖7ml加5%氯化钙5ml缓慢静脉注射。儿科护士李某拿着处方去药房取药,值班药剂人员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ml误认为是5%氯化钙10ml一支发出。值班护士也没有查对,便将氯化钾当作氯化钙加入10%葡萄糖7ml中,给患儿静脉缓慢注射,注射中患儿就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结束发现推注药物的注射器上套着10%的氯化钾安瓿,才发现问题的症结。 药名查对失误 案例 二:一位脑神经系统疾患的17岁女性患者在一家医院住院,一位护士发现该患者使用的蒸馏水(用于人工呼吸机加湿器)已用完,便予以更换。可她错将酒精当作蒸馏水放于患者床下,各班护士每个2小时为患者用注射器抽吸数十毫升加入湿化器,就这样直到患者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且病情急剧恶化时,多方查找原因才发现问题。错误操作经过了数名护士之手,加入的酒精600—700ml,由于未能及时采取酒精中毒治疗措施,患者不幸死亡。 事件11:药物剂量查对失误 案例一: 有一名产妇住院分娩,医嘱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值班护士以为20ml一支安瓿的就是50%葡萄糖,没有查对药名,就将两支药液吸进针管给产妇静脉注射,当注射到10ml时,产妇出现躁动、四肢抽搐等症状。护士此时仍未停止注射查找原因,而是让家属将产妇按住,直至把药液推完。产妇当即死亡。产妇死后,医院才发现护士给产妇注射的药是利多卡因。 药物剂量查对失误 案例二:一名1岁的患儿因呼吸道感染在一家医院治疗,医生的医嘱是庆大霉素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