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之困寻找接班人对策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技推广之困寻找接班人对策分析

农技推广之困寻找接班人 ????夏粮再获丰收,科技的支撑功不可没。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知识老化。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但基层农技推广一线后继乏人的问题日渐显露,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的今天,基层农技推广迫切需要解决“接班人”的问题。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这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过商品粮供给的农业大省,2010年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并在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开展一定的探索。那么他们有哪些经验可借鉴?哪些难题待破解? ????农技站开会,坐了一屋子老头儿 ????——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人手不够,是基层农技站普遍存在的现象。 ????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紧临镇政府,占地近400平方米,共三层。站长张根杰和几位经管员接待了记者一行。 ????“农技站2011年建成,政策规定农技站占地面积要大于320平方米,财政拨款12万元用于建房,8万元用于设备购置,目前均已到位。”张根杰说。 ????记者看到,马当镇农技站符合“三室一厅”的建设要求,即办公室+培训教室+检验检疫室和服务大厅。关于当地种养殖、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等情况资料都分别归档管理,土地、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经一手资料也造册登记,这些将为马上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提供原始数据。“现在我们乡镇最显眼的房子就是农技站,电子显示屏挂在服务大厅,可以及时提醒来办事的农民各种农情和疫情防治。”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农技站里没有年轻人,张站长和几个在家农技员,一水的50岁以上,一个看上去稍微年轻的,一问也过了55,张根杰说,站里最年轻的都上了40岁,基本以“老头儿”为主,本来人手就不够,今年和明年都有到60岁退休的。“农技站开会,坐了一屋子老头儿。” ????彭泽县浪溪镇农技站站长朱永胜,今年50岁,1983年就开始农技推广工作,是个“老农业”了。长期走村串户、风吹雨淋的,朱站长皮肤黝黑,身形壮实,倒像个山东大汉。朱站长说,乡镇一级和农业有关的具体工作基本由农技站承担,任务繁重,而和大量工作相对应的,是人员的极度缺乏。农技人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浪溪镇农技站定编7人,实有4人,其中水产员年龄偏大,基本不上班。剩下3人连轴转,“基本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0点才回家。”朱站长说。 ????彭泽县农业局副局长喻晓卿告诉记者,全县16个农技站,定编110人,截至今年4月,在岗在编82人,5人是村支书占编。从这16个农技站上报的人员缺口情况看,农技员缺10人,农机员缺9人。畜牧兽医缺7人,经管员缺11人,水产员缺7人,共44人。而这在岗的82人中,平均年龄48.92岁,2014年有6人到龄退休,55~59岁的17人,50~54岁18人,40~49岁36人,40岁以下5人,一名28岁的是大学生村官。同时,这些农技员大部分是80年代广播电视学校培养的中专生或者初中生,仅仅能应付传统种植、养殖业的惯常问题,对经济作物、苗木花卉种植,现在的土地流转政策也是稀里糊涂,“整个人员队伍都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更别说靠他们去推广技术了。”喻晓卿说。 ????基层农技站“缺人”,并不只是彭泽县一家。景德镇市浮梁县,以旅游和茶叶种植为主。县农业局党委书记张国新告诉记者,18个乡镇农技站,定编96人,在岗88人,但近3年有10人退休,各农技站都反映非常缺人。瑶里是浮梁县的旅游窗口,瑶里农技站定编5人,已经退休2人,站长胡叶开,1974年出生,是全县最年轻的农技站站长,“工作量大,3个人‘5+2’、‘白+黑’也忙不过来,我们瑶里是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检测在农技站,没出事不要紧,出事就是大事。”胡叶开说。 ????缺的不仅仅是人,还是年富力强、能胜任工作的人。在景德镇市,215名基层农技员中,50岁以上有110人,占50%强,而这215人中,66人是中专以上学历,本科生只有3人。农技员知识结构老化,也不能得到有效更新。“一些乡镇购置的新仪器设备,农技人员看不懂使用说明,设备有了却没发挥作用。”景德镇市农业局局长俞永红说。“现在的农民培训,我们就把农技人员纳入进来,基本设备操作使用也属于培训内容。” ????目前大多数在岗的乡镇农技员是80年代进站的,流动性差,很多人在一个岗位一呆就是几十年,从参加工作到退休,而且在一线工作的农技员普遍年龄偏大。农技人员作为国家事业编制人员,逢进必考,但真正在每年的招考中,愿意报考农技站的人很少。近几年来,陆续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支农、支医、支教)人员充实进来,“留不住人!”朱永胜很无奈地说,“大学生村官要不就被借调到乡镇政府,要不就考公务员走了,‘三支一扶’都愿意去医疗、教育部门,很少来从事农业的。” ????农技站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