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递环保意识的媒介 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 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3.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 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 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 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 (口语) (文字) (电视) (网络) (印刷、报刊) (广播) 传媒的发展阶段 口语 文字 印刷 电子 网络 大众传媒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 口语传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文字传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电子传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网络传播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二)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 1.传媒及其发展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2.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优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地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盛世,也是中华文化扩大对外传播范围的重要时期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余年,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汉武帝对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他北击匈奴,南灭赵氏,西取三十六属国。疆域扩展到北至阴山以北,西至玉门关,东至沿海,南到越南北部,版图比汉初增加了一倍。汉武帝派张骞率几百人两次出使西域,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康居(锡尔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等国。 唐代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受唐代文化影响最深的是朝鲜(当时称为新罗)和日本。朝鲜参照唐制改革政权机构;仿照汉字创造新罗文字“更读”;仿照唐朝设立国学,实行科举制度;都成平壤也是仿长安建造;朝鲜人开始穿唐式服装。 日本先后派往中国的遣唐使有十三次,每次规模都很宏大,最多时达五、六百人。唐朝也主动派人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高僧鉴真就曾六次东渡日本。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仿照《唐律》制订了《大宝律鉴》;仿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固收授法和租庸调制;还根据中国方块汉字创造出日本文字,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深受汉语的影响;日本人的许多生活习俗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迄今还保留着汉唐遗风。 鉴真东渡 鉴真(687年-763年),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来华学习佛法留学的日僧荣睿、普照礼请,东渡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始建日本律宗。在日本十年间,他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学、医学、建筑、 文学、印刷、饮食等传播到日本,为中日 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崇! 2003年,中日两国隆重纪念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 1271年起,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从意大利骑马旅行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波罗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郑和下西洋铜像”在泉州落成 明代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亚非两大洲沿海的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传播的桥梁。郑和使团把明代中国的历法、技术、习俗和书籍传播了所经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为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全世界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教育部决定设立海外孔子学院,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随后,美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孔子学院也挂牌成立。 * * 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复习 1.怎样理解文化是既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即文化具有民族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同的普遍规律,而且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文化具有世界性。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2)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