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pptVIP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政党 1905年 东京 中国同盟会成立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革命派《民报》Vs改良派《新民丛报》 思想论战 要不要 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 意义: P44—45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点 阶 级 代 表 思想主张 特 点 地主阶级 林则徐 魏 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技术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谭嗣同、严 复 实行君主立宪 学习制度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推翻封建政府,实现民主共和 本课小结 当堂达标 1.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巨著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华事夷言》 D.《瀛寰志略》 A 当堂达标 2.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对二者共同点的归纳,不准确的是(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C 当堂达标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 ) A.革命性质不同 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 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D.革命的结局不同 C * * 专题 3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个主题 三个阶段 一个方向 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潮流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西学东渐”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向西方学习 一个方向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变法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三个阶段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必修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必修Ⅱ: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必修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图片导入 想一想:据你所知说说明清时期: 大臣见到皇帝该怎样? 一位商人经商积累了资金,他将会投资于什么? 一位商人想远涉重洋去英国贸易,可能吗? 推进新课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情境 教师讲解 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强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当时中国“最有见识”的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吗? 推进新课 材料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呢? 推进新课 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乾隆皇帝 上述史实反映了什么现象? 答案:鸦片战争前,中国闭目塞听,对世界一无所知。 推进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收集你认为能说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史实。 问题情境 教师讲解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林则徐的举动,最先冲破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推进新课 材料 1854年(咸丰四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给日本思想界增添了无限活力。日本思想家纷纷争读,奉之为“宝鉴”。日本面临着重蹈中国鸦片战争覆辙的危险,各界深感不安。 《海国图志》所着力宣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恰于此时传入日本,正好适合了日本人民改变本国命运的心态,遂掀起轰轰烈烈的“攘夷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与《海国图志》有极深的思想渊源,这一点中日两国学者的看法基本相同。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推进新课 材料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