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ch14振荡器.ppt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振荡器 提纲 1、概述 2、环形振荡器 3、LC振荡器 4、压控振荡器 5、VCO的数学模型 1、概述 振荡条件 2、环形振荡器 环形振荡器起振 振幅限制 振幅限制(续) 反相器构成的环形振荡器 3、LC振荡器 3.1 LC振荡回路 3.1 LC振荡回路(续) 3.2 “调谐”电路 3.3 交叉耦合振荡器 4、压控振荡器 定义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续)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续)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续)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续) 4.1 环形振荡器调节(续) 4.2 LC振荡器的调节 4.2 LC振荡器的调节(续) 4.2 LC振荡器的调节(续) 5、VCO的数学模型 相位与频率 VCO 三个极点 在omiga1处,电路简化为一个电阻;大于omiga1电路表现为容性;小于omiga1电路表现为感性。 电感的串连电阻较小,在直流偏置时,vout接近VDD,当谐振时,峰值输出电平可以超过VDD。 增加尾电流源降低电源电压敏感性,偏置电流由Iss决定。 控制线上的噪声会导致输出频率的噪声,因此,希望Kvco越小越好,但是与调节范围矛盾。 图1的输出摆幅等于2IssRon34,在调剂范围内会发生较大变化。 M3m4控制切入R1R2的电流。 M1M2没有电流流过,增益降为0,则振荡停止。 * HIT Microelectronics 王永生 * 王永生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croelectronics Center 提纲 概述 负反馈系统 巴克豪森准则 环形振荡器 单极点负反馈系统相移:max 270 ° 双极点负反馈系统相移:360°@∞ 三极点负反馈系统相移 环路增益 A0=2 环形振荡器 三级环形振荡器的闭环增益 分母 环形振荡器 三级环形振荡器中,A0不同时,极点情况 不起振 振荡 振荡,→∞,实际上电路经历非线性,最终达到“饱和” 当A02时, 环形振荡器 大信号工作 X跳变 Y跳变 Z跳变 1个TD 1个TD 1个TD 振荡周期2NTD=6TD LC振荡器 理想(无损)并联LC回路 实际(有损)并联LC回路含电阻成份 品质因数 阻抗 LC振荡器 串联→并联 在较窄的频率范围内ZS=ZP 得到 谐振频率 LC振荡器 LC回路作负载 谐振时, 接成反馈形式,谐振时,总相移等于180,所以不能振荡 LC振荡器 谐振时,总相移为0 起振条件: VCO 中心频率 调节范围ω2- ω1 调节线性度 输出摆幅 功耗 电源与共模抑制 输出信号纯度: 信号抖动(Jitter);相位噪声 VCO 改变负载 每一级中,M3M4处于线性区(三极管区),由Vcont控制 缺点:输出摆幅在调节范围内变化大 改变电流源 固定负载管的VDS,保证输出摆幅(ISSRon):M5工作在线性区,通过A1反馈固定VDS,M3和M4跟随M5的导通电阻。 控制ISS改变振荡频率 VCO 正反馈引起的延时变化 -2/gm 半边电路等效: I1↑→|-1/gm3,4|↓ →( -1/gm3,4)||R1,2=R/(1-gm3,4R)↑ →fosc ↓ 缺点:R1R2上的电流在控制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输出摆幅在调节范围内变化 半边等效 VCO 正反馈引起的延时变化(续) 利用差动对,使IT=ISS+I1,保证输出振幅为2R1,2IT 为了避免M1M2没有电流通过,在P点增加一个小恒流源IH,以避免因此造成振荡停止。 缺点:消耗了额外的电压余度 VCO 正反馈引起的延时变化(续) 为了避免消耗了额外的电压余度,采用电流折叠结构 VCO 插值法改变延迟 快路径导通,慢路径关断,产生最大振荡频率; 快路径关断,慢路径导通,产生最小振荡频率; Vcont落在两极中间时,产生中间振荡频率。 VCO 插值法改变延迟(续) VCO 反偏pn结可以当作变容二极管 保证变容二极管反偏或正偏较弱 VCO 变容二极管 N阱与衬底的电容 减小串连电阻 VCO 变容二极管 消除N阱与衬底的电容的影响 采用PMOS器件电路 VCO的数学模型 VCO的数学模型 剩余相位 积分器的传输函数 借用线性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 振荡周期与小信号时不同:小信号振荡频率由小信号输出电阻和每个反相器在逻辑阈值出的电容值决定的。而大信号振荡频率由非线性电流驱动和每级电路的电容决定。 M:03~0.4 PMOS管形式,可以消除n阱电容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