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2011.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2011

故 都 的 秋 体 会 诗 句 学习目标 1、了解郁达夫以及本文写作背景。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作者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三岁丧父,家道衰贫,生活极度艰苦,后来又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两次丧子之痛。同时他生活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先后目睹了晚晴腐败、军阀割据的社会现实,亲自经历了蒋介石政府白色恐怖的威慑,从此过上了流连山水的隐居生活,政治上曾一度表现消沉,1933年,举家由上海迁到杭州,最后经历了抗日烽火,在南洋为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从性格上来看,他的身世命运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其忧伤、压抑的性格,从而 影响着其创作的情趣倾向,在日本的十 年(1913—1923)留学经历使他的性 格自伤之中又增添了对国家民族的忧 愁,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卑感,在小说 《沉沦》中充满了感伤情绪及颓废色 彩。 192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同年6月他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建了创造社。1922年毕业回国,参与创造社领导工作。1928年脱离创造社,次年与鲁迅、宋庆龄等发起组织民权保障同盟。1930年加入“左联”,1933年脱离“左联”隐居杭州。(写作背景) 1938年应郭沫若之邀请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在南洋为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小 说、散文、旧体诗词、杂文、随笔等。成 就最高在小说方面,一生创作小说50余 篇,约70万字。他的处女集《沉沦》(包 括《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完 成于1921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 短篇小说集。他的小说可以分成两类:一 类是表现自我的“身边小说”,另一类是 表现社会的“社会小说”。但无论是表现 自我还是表现社会,他的作品都带有强烈 的感情色彩和明显的抒情性。因而有人称 他的小说为“浪漫抒情小说”。 听录音 并思考 可以把文章分成哪三个层次? 作者对故都的秋怀有一种什么情感? 作者蕴含其中的核心情感是什么? 课题释义 读一二段 探究问题 1、北国之秋与江南之秋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 2、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全文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1、用对比的手法 ①北国之秋:清、静、悲凉,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②江南之秋:慢、润、淡。秋的味,秋的 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 不到十足——不能让人满足。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给我们描绘他所见到的哪五幅秋景图?请用简短的几个字概括。 秋晨静观图 作者充耳微声(秋蝉残鸣、驯鸽飞声、 淅沥秋雨声、悠闲的闲谈声) 满眼的萧瑟(碧绿的天色,牵牛花的蓝 朵,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屋、疏疏落 落的尖且细的草、灰沉沉的天、青布的单 衣)所有的冷色调折射出作者满心的悲凉。 文章第三部分作者再次对比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用意何在? 通过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更加确定的表达的作者内心之中于北国之秋的无比眷恋,从而流露出内心的悲凉,孤独,寂寞。 * * 秋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因为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风中,杜甫感到的是悲凉。 ???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秋雨里,柳永品到的是凄苦。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描写秋的名篇佳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丕《燕歌行》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4、 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