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苏俄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的转变,为打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创新性、艰巨性、曲折性。 在经济危机中诞生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焕发活力。并在二战后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同时,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现活力。 1.复习本专题要理清一条“主线”,抓住两个“核心”,把握三个“阶段”。 一条“主线”:即1917年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 两个“核心”:即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三个“阶段”:一是列宁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二是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的确立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三是二战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历程及结果)。 一场悲壮的实验——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 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 ——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 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 ——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 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 ——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实验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的实验 二、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现实的困境(经济困难、政治危机) 2、勇敢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12.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953 1964 1985 1991 1958年度人物赫鲁晓夫 1973年度人物勃列日涅夫 1988年度人物戈尔巴乔夫 信心满怀的后继者举步维艰的改革路 1982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斯大林体制弊端暴露;农业问题严重。 农业:①收购制,一定的自留地、牲畜; ②开荒增产; ③种植玉米运动; ④农机卖给农庄。 工业:①权力下放; ②物质利益原则 成就;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取得一定成效; 结果:但造成经济混乱。 ①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 ②脱离实际;③盲目性; ④赫氏的个人作风。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侧重点在农业 4、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执政) 1、内容: 2、评价: 3、失败原因: 侧重点在工业 农业:①扩大自主权; ②提高农产品价格; ③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成就:前期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 结果:后期经济全面滑坡,以失败告终。 ①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过大,经济滑坡。 ②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③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根本原因) 戈尔巴乔夫(1985~1991)改革 指导思想:苏联必须进行根本上的变革和改造,才能挽救危机。 改革的侧重点:经济体制改革,而且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经济体制, 放弃共产党领导,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国内局面混乱,最终苏联解体。 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多党制 加速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重工业,加剧经济结构畸形; 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 失败 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用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失败的原因 结果 措施 相同点: 1、背景:都面临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2、内容:改革重点都在经济领域; 3、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不同点: 1、内容:赫改革重点在农业;勃重点在工业,而 且在重工业领域;戈重点在经济体制上。 2、结果:赫勃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戈在经济改革未见成效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 3、失败根本原因: 赫、勃没有改变原有体制, 戈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三次改革的比较 失败 根原 结果 改革 侧重点 改革的原因 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没有改变原有体制 没有改变原有体制 失败 最终苏联解体 失败 但有一定成效 失败 但有一定成效 经济体制改革 军事工业 农业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戈尔巴乔夫 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 三次改革的比较 苏联经济改革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件.ppt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学业水平训练(含答案).doc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欧洲的殖民崛起和掠夺》导学案(含答案).doc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欧洲的殖民崛起和掠夺》学业水平训练(含答案).doc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教学案(含答案).doc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课件(共34张).pptx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案(含答案).doc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第1课时).ppt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第2课时).ppt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共27张).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