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1《认识声现象》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认识声现象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2.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教学难点 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921年5月9日,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距爆炸地点70千米范围内,人们清 楚地听到了隆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0~160千米范围内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奇怪的是, 从半径160~3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声音怎么会跳跃过中间这片 区域呢? 探究发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有关.气温高,声速大;气温低,声速小.地 面上方不同高处的气温不同,声速也不同,声音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总喜欢拣温度低的道路走, 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偏向到温度低的空气中去。如果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比较复 杂,这里温度高,那里温度低,声音经过的时候,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拐向地面.这 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声音会跳跃的现象. 你想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去认识“声”的世界吧! 教学活动 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声源;(2)声的传播;(3)声传播的速度;(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 一、声源 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参考器材: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等。 方案: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思考问题:(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筋、尺子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尺子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对于橡皮筋、尺子的振动,学生能直接看见,它们发出的声音学生能直接听见,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观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方案: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鼓面、音叉的振动,但可以从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和球是否被弹起判断发声的鼓面、音叉是否在振动。 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实验的物体 发声时现象 无声时现象 结论 橡皮筋 振动 不振动 橡皮筋振动时产生声音 尺子 振动 不振动 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 音叉 振动 不振动 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 鼓面 振动 不振动 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 归纳橡皮筋、尺子、鼓面、音叉等物体发声时具有的共同特征,验证自己当初的猜想,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交流探究: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设计说明: 1.学生探究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如果学生不会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1.声波 多媒体演示水波的运动。 问题:谁能描述一下你看见了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 我手中有一张纸,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 学生体验:抖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