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古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通古镇

元通古镇  原来成都附近有这样一个古镇——它不张扬,但处处透着掩饰不住的贵气;它不出名,可走近后却发现,它的内涵已超过许多已出名的古镇。在热心友帮助下,记者见到年过7旬的崇州市一退休老校长吕国春,他曾用一年多时间,凭记忆将解放前元通古镇的面貌全部用画笔勾画出来。和友们一样,他希望这些画作能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让这个曾辉煌无比的古镇恢复当年盛况。记者输入“元通古镇”进行网上搜索,查询结果高达3000项。   7旬老人记忆复原古镇   几十条老街、几千座老房,甚至房前的皂角树、牌坊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城隍公主出嫁、身灯节、赶庙会……每个民俗巡街游行者身上的服装都完全不同……虽然事先听过的介绍不少,可展现在眼前的9幅画卷仍让记者惊叹不已。这便是75岁老人吕国春全凭自己的记忆,历时1年多一笔一画记录的“老元通”盛景。   “这不是咱们老元通镇吗?”刚打开画卷,立即吸引了过往的市民。记者看到,吕国春老人创作的画一共有9幅,都用水粉画风格,每幅画卷宽度约半米,而长从两米到八米不等。这些画分不同主题,包括昔日风景名胜分布图、沿河风光、全镇会馆立面图、清明城隍会等,其中,古镇全景图长达8米,将解放前元通古镇的所有街区、全部的民房和景点都一一包括,连民房前的大树、大院、会馆正面的照壁、古镇5个牌坊等都清晰可见。记者看到,这幅画里的元通古镇光主街就有十多条,其中约有1000多间民房,天主堂、惜字宫等几十个景点穿插其中。而在反映元通古镇特色民俗活动的民俗图里,有身灯节、城隍公主出嫁、赶庙会等民俗活动,再现当年盛景……   “没错,就是这里,当年的这座铁杆桥一共有6个墩,现在已变成钢索桥了。”“这棵大皂角树旁就是我家,拐过去三十多米的这个院子是我爱人家的……”在图上一看,82岁的杨大爷立即找到自家当年的老房子。   元通三绝众“驴”趋之若鹜   “踏上号称元通第一街的麒麟街时,真吃了一惊。高大的猫拱和挑出云端的飞檐出没于青瓦屋顶中,勾勒出古街起伏的轮廓。暗红色的门板和石柱撑起一个个木制的门面,竹竿撑起的凉棚下堆着各式传统百货。街上,包着白帕、背着竹背的老人不时从我们眼前走过,时间仿佛停滞下来……”   这是四川旅游网论坛上一位名叫“猫在江湖超”的网友发的帖子,在她号召下,越来越多的“驴友”走进元通古镇,并深深为之痴狂。踏着他们的足迹,记者对元通的“三绝”进行了一次“发现之旅”。   一绝:庭院深深三进大院的黄氏故居   从元通镇粮站的一道大门进去,爬上一栋6层楼楼顶,从楼顶可以看到,大片青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清末民初,元通号称“小成都”。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我们探访的第一站是麒麟街上的黄家大院。这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三进大院落,是元通镇大地主黄光辉的住宅。大院里有精美的走马转角楼。穿过一条黑黑的甬道后,一座四米多高、两层的木楼就出现在眼前,楼上楼下20多间厢房密密匝匝地围成一个“口”字,这座楼全靠木料镶嵌拼合而成,没用一根钢钉。在这座楼里随处都有精美的细节,楼上的会客厅正对的是几扇嵌着小木圈的菱花窗。   与黄氏故居仅一墙之隔的罗家大院建于清末,是一座代表了明清时代元通绅粮人家居住环境的古建筑,电影《风月客栈》、《梅花档案》等都曾在此拍摄。大院内有两重院落,都是一楼一底,门厅及柱上雕着戏文、禽兽等形象的撑枋挂篱,到处流淌着阴柔与细腻之美,一看便知昔日主人地位的显赫。   继续走下去,小小的镇上还有带弓形的风火墙的罗氏老宅子、受当时维新思想影响,风格有些西化的陈家大院、被一棵巨大的黄桷树笼罩的雕花木楼……这些大宅老墙中既有早年的修饰,又有今日的颓败,更增添了老宅“旧时王谢”的沧桑。   二绝:老街老桥清嘉庆年的永利桥   崇州市元通镇上的麒麟街、半边街、东盛街、双凤街和增福街五条古街,都是清代中晚期和民国初年的建筑,有意思的是这五条街基本上都是连排商铺。麒麟街是而今老街最热闹的街道,街上铺子一家挨一家。   如今,到古镇老街上转转,还有一些铺子仍是旧时模样,老中药铺、农具铺、香料铺生意红火。汇江桥东头的双凤街上,赶场的早来早回,几个小摊稀稀落落,如卖草草药的,用铁锅熬膏药贴的,街边放一张椅子,铺板上挂个镜子,给人刮光头的,摆个地摊卖叶子烟的等等。   往北是顺河边的半边街,直通石拱桥头。这桥叫永利桥,始建于嘉庆年间。1938年遭水冲垮后,按原制再建,桥长49米,宽8.33米,高8.97米,三孔,桥面两侧雕造石栏柱,朝上游那面两桥墩上有石雕龙首、猴头等,而今这些精美的雕塑已经大部分风化或者人为的破坏了。而在汇江河上,一座长164米的铁索桥——汇江桥将两岸连接。当地百姓称,最早的桥建于清光绪年间,长约132米,后在1973年不幸被拆毁。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