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名研究与多元文化教学设计以台北北投区为例
地名研究與多元文化教學設計─以台北市北投區為例 指導教授:廖秋娥 先生 報告者:顏淑君 前言 地名,最早是指人民為土地取的名字 地名通常是依照自然法則或地方人民熟悉的語言所構成 地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跟著改變,例如:戰前的地名跟戰後的地名,有了許多轉變。 地名可以反映出一地的歷史與地理 地名可展現的語言多樣性與多元文化 章節安排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章 北投區自然與人文地名之探討 第四章 北投區里名與街道名之探討 第五章 多元文化教學設計 第六章 結論 研究範圍與研究脈絡 研究範圍:台北市北投區 研究脈絡: 雙軸心 1.自然與人文地名 →陳國章《台北市地名辭典》為主要研究藍本 田野調查為輔 2.里名與街道名→北投區戶政事務所提供 3.多元文化教學設計→多元文化理論基礎 →華語、台語和英語版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 本身在北投區服務 ─ 教學要從在地開始 研究目的 1.發現並印證地名與語言多樣性的關係 2.瞭解自然人文與政治意識地名的不同 意涵 3.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教學資源 文獻回顧 北投區相關地圖 台灣堡圖 台北市北投區行政區域圖 台北市北投區空照圖 《台北市北投區里界說》 《2003台北市北投區里界說》 《大台北首都圈地圖王》 北投區相關史料 《淡水廳志》 《台北市志》 《台北市發展史》 《台北市路街史》 《北投市街之研究》 《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北投聚落景觀變遷的研究—人文生態觀點之探討》 地名研究相關資料 安倍明義《台灣地名研究》 針對地名沿革與意義研究的相關論述很多,對地名作較有系統研究的,最早是1960年代的陳正祥、洪敏麟,1980年之後為陳國章,1990年後為施添福等人。 廖秋娥、黃志誠《台灣地名辭書,巻十七,基隆市》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 《臺灣地名沿革》 陳國章《台北市地名辭典》 《台灣地名辭典(合訂版)》 陳正祥《台灣地名辭典》 廖秋娥〈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 以台東市的街道名為例〉 地名與多元文化教育相關文獻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鄉土教育漸被重視,瞭解自我生長環境首重地名。地名又跟族群語言息息相關,族群語言又包含在多元文化裡,所以,在此將相關的地名教學與多元文化一起列入討論。 《北投國小百年校慶文化巡禮》 陳麗華《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 《課程發展與設計:社會行動取向》 《大家都是好朋友:族群關係學習 手冊》 張學謙 〈語言景觀與語言保存計畫〉 〈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 張學謙、紀淑萍、顏淑君、戴煜德 〈台灣詩歌的語言關懷和教學運用〉 紀淑萍 《國民小學語言人權教育活動 設計》 文思蘋《多語言教室教學中學校、家庭與 社區之共生關係研究》 何縕琪 〈文化回應教學:因應文化差異學 生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整理 田野調查 重繪地圖 文獻資料整理 北投區行政發展沿革 北投區四十二里自然人文地名分類 北投區里名與街道名分類 田野調查 五千分之一地圖 判定里界 實地訪問田野調查 重繪地圖 1 2 3 報告完畢 ~謝謝大家~ * * 《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 * * 《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