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透视图基本知识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七、平面立体的透视 利用真高线求立体的透视 a Ao s H X X f1 f2 F1 F2 H O O a A s H X X F1 F2 H O O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三、有关透视投影的名词术语 视点 主点 站点 视平线 ★ 画面(V) ★ 基面(H) ★ 基线(OX) ★ 视点(S) ★ 站点(s) ★ 主点(s′) ★ 主视线(S s′) ★ 视平线(hh) ★ 视平面 ★ 视高(H) ★ 视距(D) ★ 透视图 (1)视点: 人眼所在的位置; (2)站点(停点、立点):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 (3)主点(视心、心点):中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 (4)画面:作图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平行于绘者的脸,垂直于中视线; (5)画幅:在60°视角的视圈范围内选取的一块作图面积; (6)中视线(中心视线):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 (7)视垂线(中心线):过视心所作的视平线的垂线; (8)视平面: 视平线所在的水平线,即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9)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地平线: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11)视高 : 视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视点到站点的垂直距离; (10)水平视心:过视点位置的垂直线与地平线相交的点。 水平视心在仰视或俯视的时候出现。 由视点至水平视心的视线与中视线的夹角为仰视或俯视角; (12)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视点到主点的垂直距离; (13)视线: 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14)视角: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 (15)视域: 从视点看出去的60度空间范围,此范围的视域称为正常视域;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17)基面: 物体所在平面,也就是停点所在平面; (18)基线: 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 (14)视角: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16)视向: 作图时所看得方向,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种; (19)灭点(消失点、消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在无限远的投影点; (20)量点(测点):以灭点为圆心,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 (21)距点:在视平线上视心左右两边的点,距点到主点的长度等于视距; (22)迹点: 平面图中直线延长引至基线的交点; (23)天点: 在视平线以上的灭点; (24)地点: 在视平线以下的灭点; (25)余点:成角透视在视平线上,除距点和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26)真高线:在透视图中能反映物体或空间真实高度的尺寸线; (27)原线: 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点; (28)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29)正投影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与投影面由前向后关系的面,简称正面; (30)侧投影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与投影面由左向右关系的面,简称侧面; (31)水平投影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观察者与投影面由上向下关系的面,简称水平面; 基透视:空间几何元素或形体的水平投影(即平面图)的透视。 O H X V H s s a a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四、点的透视 4.1 基面上点的透视:点的视线和画面的交点。 aX 4.2 画面上点的透视: Ao 为点本身。 画面 基面 s V X H a a2 H X s O O H a1 aX A2 A1 4.3 空间点的透视 第一节 透视图基本知识五、直线的透视 5.1 直线的灭点与全长透视 S s F H V 8 8 8 8 a b M 画面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透视,均在直线的全长透视上。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 ★ 有迹点(N)和灭点(M); ★ 透视线必过直线的迹点和灭点; ★ 点分割线段之比,经透视后不再保持原来的比值; ★一组平行线有共同的灭点。 5.2 画面相交线的透视特性 各种位置直线的透视规律: 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透视——灭点在视平线上。 X X H s a b 求作水平线灭点: f F bx 全长透视 Ao Bo A B 1.在基面内求作直线的水平投影; 2.在画面内求作灭点。 与画面垂直直线透视——灭点为主点s。 o o 直线与画面平行时,无灭点,透视与直线自身平行。 两条互相平行的画面相交线 ★ 在画面没有迹点和灭点。 ★ 透视与其本身平行,次透视平行于基线。 ★ 点分线段之比,等于点的透视分线段的透视之比。 ★ 一组画面平行线,其透视和次透视也平行。 5.3 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性 透视与其本身平行;点分线段之比,等于点的透视分线段的透视之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管执法队员百分制考核细则.docx VIP
- 高血压的诊治PPT课件.pptx VIP
- 第二单元第04课时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教学课件)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 健身会所操课教练工作流程及规范 .pdf VIP
- 《江苏省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生活和农业用水定额(2025年)》.docx VIP
- 国投证券-固态电池系列报告(一):未来已来固态电池行业迎来产业驱动.pdf VIP
- Hubsan哈博森无人机ZINO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选择题专练30题 .pdf VIP
- 高危高尿酸血症药物降尿酸治疗专家共识(2025版).pptx VIP
- 2025湖南郴州桂阳县招聘25名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