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靶向制剂.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剂学——靶向制剂

一、定义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指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 二、特点 靶向制剂与普通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靶向性:药物集中于靶区 ②减少用药剂量 ③提高疗效 ④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分类 四、TDDS靶向性的影响因素 体内生理因素 载药微粒粒径及表面性质 五、 靶向机制 生物物理靶向是根据机体的组织生理学特性对不同大小微粒的滞留性不同,选择性地聚集于肝、脾、肺、淋巴部位释放药物而发挥疗效。 实验证明:50~100 nm纳米粒系统能进入肝实质细胞中;50 nm微粒则能透过肝脏内皮细胞或者通过淋巴传递到脾脏或者骨髓。7~30 um微粒可以被肺机械滤阻而摄取;10 nm微粒可以阻滞于毛细血管床,达到肝脏、肾脏和荷瘤器官中。 生物化学靶向是根据药物微粒或者药物载体微粒表面电荷、表面疏水性质和表面吸附大分子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器官以实现靶向性而设计。 内皮血窦腔面富含糖残基,而内皮外膜无类似糖残基,因此利用糖残基与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特异结合的特性可以实现骨髓的主动靶向给药。 生物免疫靶向是利用生物的受体、免疫机能而设计的靶向给药系统。 哺乳动物肝实质细胞膜表面存在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可以专一的识别以半乳糖为端基的糖蛋白,通过以这种糖蛋白为载体可以将药物定向至肝实质细胞。 双重、多重靶向 用以上介绍的靶向理论设计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靶向机制 的靶向给药系统。 特点:具有更加专一的靶向性。 六、典型的靶向给药系统 脂质体 纳米粒 七、应用 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pH梯度法载药制成的脂质体米托蒽醌,不但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而且对体内其他细胞的毒性明显降低。 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制作为纳米颗粒并包裹药物“多柔比星”(DOX)。 共聚焦成像表明该粒子是通过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内,并在细胞内释放DOX。 参考文献: 连佳芳, 秦葵, 徐彪 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白求恩军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杨荣平, 涂永勤 ,张小梅王宾豪励娜 靶向给药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王汝兴 ,张宇丽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制备方法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 曹文疆,程江,王昶光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药剂学第6版 崔福德 * * 优 点 生物物理靶向给药系统、生物化学靶向给药系统、生物免疫靶向给药系统、多重靶向给药系统等 靶向性机制 被动靶向给药系统、主动靶向给药系统、前体靶向给药系统等 靶向动力 肝靶向给药系统、肺靶向给药系统、骨髓、肿瘤靶向给药系统等 靶向部位 口腔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皮肤给药系统等 给药途径 脂质体、微球、微囊、纳米粒、纳米囊、单克隆抗体偶联物 载体 实例 分类方式 生物物理靶向 生物化学靶向 生物免疫靶向 双重、多重靶向 单室脂质体,粒径25 nm 多室脂质体,粒径通常 5 um 多相脂质体,粒径0.25~2 um 修饰脂质体,粒径0.25—5 um 纳米脂质体 纳米球 固体脂质纳米粒 纳米囊 * *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