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设备-实验2011.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工程设备-实验2011

《生物工程设备》实验 实验一 发酵系统的操作及生物传感器的使用 实验二 利用模拟稳态法测量发酵罐的KLa值 实验三 Escherichia coli K19的分批发酵及生长 曲线测定 实验一、 发酵系统的操作及生物传感器的使用 1、发酵系统各部件的识别与使用 2、发酵管路系统的识别与使用 3、发酵用生物传感器的标定与使用 4、蠕动泵流量标定和发酵补料操作 5、发酵控制系统的使用 实验一 发酵系统的操作及生物传感器的使用 25、蒸汽管路 26、蒸汽发生器 27、空气管路 28、空气过滤器 29、空气压缩机 30、空气贮罐 31、冷却水管路 32、接种管路 33、电磁阀 34、控温系统(加热、冷却) 35、排污管路 36、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1、罐体 2、搅拌叶轮 3、挡板 4、轴封 5、空气分布器 6、搅拌电机 7、夹套 8、消泡器 9、视镜 10、光照灯孔 11、进风管(口) 12、排气管(口) 13、进料口(接种口) 14、补料口 15、蠕动泵 16、补料瓶 17、取样口 18、放料口 19、各个压力表的作用 20、传感器接口 21、泡沫电极 22、温度传感器 23、pH传感器 24、DO传感器 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酸碱度、溶解氧的操作会涉及 哪些发酵部件,如何进行? 2、如何操作发酵罐以提高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浓度? 3、发酵补料时蠕动泵的流量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实验二 利用模拟稳态法测量发酵罐的KLa值 OTR: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氧传递速率 mol/m3·s KL: 以氧浓度为推动力的总传递系数 m/s a: 气液比表面积 m2/m3 C*: 与气体中氧分压平衡时液相中氧浓度 mol/m3 C: 液相中氧浓度 mol/m3 KL a: 传质系数(体积溶氧系数) s-1 氧传递速率: 供氧的推动力 一、实验原理 dc/dt = KLa (C*- C) - g g:耗氧率( mol/m3·s ) 1、计算公式 2、模拟稳态法的原理 在Cu2+存在时,Na2SO3迅速被氧化为Na2SO4 ;在连续通气 搅拌的条件下,将Na2SO3以一定速度连续注入反应器中。 此时: g = QM/2V Q:Na2SO3的流加速度(L/h) M:Na2SO3溶液的浓度(mol/L) 2:消耗1molO2需要2mol Na2SO3 V:反应器内液体体积(L) 稳态时:dc/dt = 0 KLa=QM/[2 VC*(1-C/ C*)] 二、实验条件 将10L生物反应器与DO传感器,蠕动泵、溢流装置,温控系统及记录系统等组装成实验系统,装料系数70%,温度控制在30℃;加入0.1mol/L Na2SO3溶液作耗氧剂。 三、实验步骤 1、估算蠕动泵流加速度,校正DO传感器零点。 2、向反应器中加入7L蒸馏水,将温度控制在30℃。 3、向反应器中加入1molCuSO4溶液5ml,循环通气15min, 使反应液中溶解氧达到饱和。 4、校正DO传感器输出为100%并自动记录。 5、将Na2SO3溶液按Q=35.1ml/min的速度加入反应器。 6、提高溶氧的方法及不同条件下的KLa 计算 搅拌转速(rpm) 通气量(L/h) C/C*(%) KLa(h-1) 100 100 100 500 500 100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为什么在一些操作条件下无法达到溶氧供需的稳态? 2、提高溶氧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方法最有效? 3、分析这种KLa值测定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三 Escherichia coli K19的分批发酵及生长曲线测定 1、分析镇江东方7L发酵罐与上海保兴10-100L发酵罐的结构差别及原因。 2、绘制发酵参数曲线,并分析发酵过程中转速、DO、pH变化与细胞生长之间的关系。 ( 8h左右 ) 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周二 8:30~ 4组:2班学号13~25人 11月29日 周二 8:30~ 3组:2班学号1~12人 11月22日 周六 8:30~ 2组:1班学号13~24人 11月19日 周二 8:30~ 1组:1班学号1~12人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