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

目 录 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概念…………………………………………1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及其责任认定…………………………2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2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责任认定……………………………………3 三、涉嫌交通肇事逃逸若干疑难情形的认定…………………………5 (一)交通事故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交通事故而驶离的认定……………5 (二)交通事故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的认定…………………………………………………………………………6 (三)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交通事故责任而驶离的认定…………………………………………………………………………6 (四)交通事故当事人酒后驾车肇事, 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 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认定………………………………7 (五)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离开的认定…………………7 (六)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跑或隐匿的认定………………7 (七)交通肇事顶替是否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8 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分析……………………………………8 五、“逃逸致人死亡”司法认定………………………………………9 六、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立法完善的建议………………………………11 参考文献………………………………………………………………12 摘 要 交通肇事的逃逸情节在现行刑法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事实因素而加以规定,对于逃逸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在不同的法定幅度中具有不同的意义。逃逸行为在刑法修订前后,都是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很可能造成危害结果的扩大,因此,刑法将其作为一种加重处罚的情节,规定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应结合行为人的罪过性质和其他有关情节,根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分别做出不同的定性和处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可以认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使犯罪性质发生了质的转变,构成了不作为犯罪,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量刑。 Abstract Escaping after traffic offence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s of criminal law study. Escaping after traffic offences may lead to severe consequences, so the criminal law takes it as a serious punish plot and stipulate it three to seven years imprisonment .The death caused by escaping is a more serious plot, so we should make different determination and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the offense.When the victim of traffic offences is wounded or dead because of the escaper’s hiding or abandoning, the escaper should be declared guilty as homicide or injure deliberately.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 逃逸行为 事故责任 Key words: traffic accident crime; escape ac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道路和机动车数量在迅速增加,再加上我国道路使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因而造成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不仅如此,某些机动车驾驶人在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和经济赔偿而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潜逃隐逸,加大了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使许多受害者因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人为地加重了事故的损害后果。近年来,交通肇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交通肇事不救助最终致受害者死亡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这类案件如何处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争议较大,加上现行刑法在原刑法的基础上对交通肇事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这类问题的性质认定更为复杂。因此,探讨预防逃逸事故发生的技术方法,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工作。 一、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概念 所谓逃逸,一般是指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所以,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一种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