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第 18卷第2期 工会论坛 VoI_18No.2 2012年3月 TradeUnions’Tribune Mar.2012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邹丽莉 ,孟庆勇 (1.枣庄市市中区委党校,山东 枣庄 27710O;2.枣庄市经济学校,山东 枣庄 2771o0) 摘【 要】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构建和 谐社会最重要的标志和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取得社会各个阶 层的认同和拥护。 [关键词1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一-6153(2012)02__o150_—03 作【者简介】邹丽莉(1978一),女,山东龙口人,硕士,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委党校讲师。孟庆勇(1971一),男,山东枣庄人,硕 士,山东省枣庄市经济学校副教授。 在 中国传统文化 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 。按 “好 ”,0.3—0.4之间为 “正常”,超过0.4为 “警戒”, 照中国文化的解释,“和”即和睦,含有和衷共济、政 一 旦超过0.6则表 明该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已经处 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意蕴;“谐”即相合,强调顺畅、协 于可能发生动乱的 “危险”状态。 ”据有关专家测 调,力避抵触、冲突。从孔子的 “和为贵”、“和而不 算 ,我国的基尼系数 ,1979年为0.31,1988年为 同”到孟子的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n 0.38,1994年为0.434,1997年为 0.455,2003年为 (P261), 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祈盼和 0.53,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3一O.4的警戒线。 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 ∞ 据世界银行测算,我 国目前贫富差距 已经高于 在西方社会的哲学和政治学视野中,和谐思想 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贫富差距还表现在财富 也极为丰富。毕达哥拉斯认为,“和谐”是一种极致 向少数人手 中集中。据统计,目前我 国最穷的五分 的美,产生万物的数之间有一种关系和比例瞳¨。; 之一人 口的收入 占全国总收入的4.27%,而最富的 黑格尔认为,和谐是由不同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 五分之一的人 口收入则 占全国总收入的50.13% 构成的 ¨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理论是共 (P202), 表 明一半以上的财富掌握在不到五分之一的富 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科学理论的 人手中,这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对社会公平和正义 指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造成直接的冲击。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政治条件和物质基 其次,社会公平作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 础 。 畴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 ,也是社会发展 一 、 和谐社会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的 的基本条件。一方面,公平和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 社会 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首先,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我们切实解 另一方面,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历史唯物 决好公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 “效率优先, 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兼顾公平”作为我们在分配领域中的基本方针,使得 要求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 经济效率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历史成就。 的发展,一个社会的公平状况如何对生产力的发展 但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