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11_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精品
S11 药物与个人护理品
S11-01 有机紫外防晒剂对嗜热四膜虫的 DNA 损伤2
S11-02 河口水沉积物体系中五种典型酚类内分泌干扰激素的去除过程模拟及影响因素探究4
S11-03 有机紫外防晒剂作用于嗜热四膜虫外排泵的分子模拟研究6
S11-04 北京设施蔬菜基地土壤及有机肥中典型抗生素污染特征8
S11-05 典型苯并三唑和紫外吸收剂类化合物在污水处理厂的去除效率和去除机理研究10
S11-06 我国北方畜禽养殖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现状的研究12
S11-07 二烷基次膦酸铝在某生产厂周边地区底泥和土壤中的分布14
S11-08 东江流域河流、鱼塘养殖系统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细菌的耐药性、耐药基因的分布研
究16
S11-09 三氯卡班在鱼体中的吸收与富集研究18
S11-10 四环素对植物种子芽伸长与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效应20
S11-11 几种典型新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方法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22
S11-12 杀菌剂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在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其风险24
S11-13 低剂量挥发性甲基硅氧烷对嗜热四膜虫 MXR 机制的影响26
S11-01 有机紫外防晒剂对嗜热四膜虫的 DNA 损伤
敖俊杰,李岚,周川琪,高礼,袁涛*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40)
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 (PPCPs )是一类新兴污染物,虽然其在环境中浓度很低,却对环
[1]
境有着深远且不可恢复的影响 。其中,个人护理用品用量大,范围广,进入环境难于生物
降解,在环境中的残留浓度呈上升趋势,并逐渐显现出对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的生态毒性,对
人类也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目前,紫外防晒剂已被广泛用于化妆品、护发品、织物处理及洗涤剂中,随着紫外防晒
产品的大量使用,其环境效应及健康风险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有机紫外防晒剂用途广
泛,在使用过程中必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加之大多数紫外防晒剂为脂溶性化合物,易
于在底泥和水生生物中富集。已有研究表明,某些有机紫外防晒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发
[2]
育毒性、生殖毒性,甚至有致癌性,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态系统形成潜在威胁 。
嗜热四膜虫具有分布广、细胞大、易培养、对外部环境敏感等特点。本文选取嗜热四膜
虫为模式生物,以有机紫外防晒剂为受试物,研究了有机紫外防晒剂对嗜热四膜虫的 DNA
损伤效应。
彗星图像观测表明:对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 (EHMC )暴露组基本没有拖尾现象,丁基
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BM-DBM )、4-甲基亚芐亚基樟脑 (4-MBC )、二苯酮-3 (BP-3 )
暴露组的拖尾现象明显。说明除了 EHMC ,其他三种受试物在不同浓度下,较对照组对四
膜虫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DNA 损伤。
使用 CASP 软件分析 Olive 尾距,指标数据分析表明:对于每种受试物,随着受试物浓
度的上升,Olive 尾距增长,即受试物对四膜虫 DNA 损伤的程度加深。在浓度相同时,四
种受试物暴露组的 Olive 尾距各不相同,其中 BM-DBM 暴露组的尾距最大,EHMC 暴露组
的尾距最小,Olive 尾距大小为:BM-DBM4-MBCBP-3EHMC ,即不同浓度下受试物对
四膜虫造成的DNA 损伤程度为:BM-DBM4-MBCBP-3EHMC 。
四膜虫在不同浓度的四种受试物暴露下的Olive 尾距对比见图 1。
图 1 不同浓度有机紫外防晒剂对嗜热四膜虫的 DNA 损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
(No. 12ZZ027);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 12GWZX0401)
*通讯作者:taoyuan@sjtu.edu.cn
参考文献
[1] Daughton CG, et al.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in the environment: Agents of subtle chang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999, 107(6): 907-937.
[2] Brausch JM, et al. A review of person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