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中国的地形
中国的地形 NO.17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我国地形区的特征的方法。
3.激情学习,享受成功的快乐。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2、必须记住的: 中国地形(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基本特征。
3、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
问题一:完成《创新大课堂》NO2图表自主填绘内容
问题二:区域定位——将下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1)山脉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高原 ⑨____,⑩____。
(3)盆地 ⑾____,⑿____,⒀____。
Ⅱ.预习自测:
1.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 D、西高东低,山脉呈东西向分布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其中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有 ( )
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B、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C、昆仑山、横断山、大兴安岭 D、大兴安岭、祁连山、太行山
3.下列地形区中,位于我国地形第三级阶梯的是 ( )
A、南岭山脉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准葛尔盆地
4.下列关于我国地形优越性的表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使海洋水汽深入大陆内部,季风区面积占国土3/4以上。
B.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C.平原面积占国土的1/3左右,耕地广阔,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大规模商品农业发展。
5. 读下图“沿北纬32度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范围,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阶梯等级是:
A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B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C代表地势第 级阶梯。
(2)图中序号代表的是:
① 高原, ② 山脉, ③ 盆地
④ 平原, ⑤ 海。
Ⅲ.我的疑问和收获
课内探究案
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我国的地形特征?
2.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Ⅱ.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方面的影响?如果我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 山脉。
(2)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 。请评价该区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
当堂检测
1.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分布广泛,有①山东丘陵;②江南丘陵;③辽东丘陵;④两广丘陵,自北向南依次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4~5题:
4.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地水土流失严重
C.③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④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图,回答问题:
(1)K山脉名称 F山脉名称
(2)写出下列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
A ; B ;
G ;
(3)写出下列山脉北南两侧的地形区:
M ; N ;
C ;
(4)写出下列山脉所属流域的分界线:
E 与 的分界线; F 与 的分界线; C 与 的分界线;
(5)沿A—H—I—D山脉一线形成的我国地理分界线名称是 。
(6)试分析E山脉是我国地理上的哪些重要分界线?
(7)Q山脉形成原因是什么?
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回答39~40题。
39.图中山脉是我国(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C.长江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