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
谈谈我们的中型直升机
最近汶川大地震,全国的力量都被动员起来抗震救灾,直升机在其间担负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型直升机,大家尤为感到我们国家中型直升机的缺乏。
中型直升机在世界上没有太统一的定义,一般说来:最大起飞重量在8吨到25吨之间的都被认为是中型直升机,这里面主要的机型包括mi8系列(包括他的改型mi14,mi17),K27系列,h60黑鹰系列,ch47支奴干系列,s-3海王系列,sa332超美洲豹,sa321超黄蜂(直8),NH90系列和EH101系列。
我国目前使用的中型机包括 mi8,mi17,k28(k27的出口型),uh60,sa321,sa332以及自产的z8型。其中除去直8能部分自行生产外,其他所有的都是直接进口。而虽然机型这么多, mi8mi17系列数量在在160架左右,uh60大概22架,直8大概20架,sa332大概在10架,K27大概8架,所有这些飞机加在一起总数在220架左右(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这次到灾区的直升机总数在150架左右,绝大部分是中型直升机,可以说押上了大部分家当。中型直升机的数量的捉襟见肘可见一斑。
我们的中型直升机应当满足国内全部地区的运输任务,特别是海拔较高的云贵川和青藏高原,能够运输班排级的人员(12~30人),能够吊运3吨左右的高机动车(猛士,勇士,悍马类),能够在4000吨级的舰艇甲板上起降(旋翼转动时总长需要控制在22米以内),价格适中。
由于直升机最主要的是动力和旋翼系统-----机舱可以认为是其负载的一部分,海军舰载型的则可适度减少机舱容积的要求,陆军适当提升容积的要求。根据现有实际机型的实际情况,空机重量在6~8吨,载重3~5吨~发动机的功率需要达到1500千瓦级别,减速器负载功率在3000千瓦级别,高海拔地区发动机功率要求在1700千瓦级别。
也可以说:我国的中型直升生产的难度集中在机械部分,主要是动力传动系统。气动设计和导航机体材料甚至是火控在前期的直9系列,z11系列以,合作生产的EC120,S92以及最新的wz10系列上都有很好实际经验,唯独动力系统,我们没有实际设计制造1500千瓦级别涡轴发动机的经验,截止目前,我们自行制造的涡轴发动机功率最大的直8型上使用的涡轴6发动机,功率在1100千瓦左右(但这应该是个不成熟的型号,很多人认为直8之所以没有量产正是发动机的可靠性不足),而大量可靠制造并广泛使用的是z9,z11系列上使用的涡轴8发动机,最大功率在550千瓦左右。
目前,世界上中型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是美国通用公司的T700系列,俄国的TV3-117系列,加拿大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T6系列,英国罗罗公司的RTM322系列。
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自研出可供使用的高可靠性的涡轴发动机一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也可能经历挫折,而目前对发动机的需求又如此紧迫,不仅是通用型的中型直升机,武装直升机也需要,而世界范围看,如ah64与h60使用的是一个发动机系列,mi24/mi28/k50/k52与mi8/mi17/k27使用的是一个系列的发动机,NH90和EH101也可以使用一个系列的发动机。
所以,理所应当的是采用2条腿走路的办法,自研加引进,PT6系列是目前知道的我们引进过的发动机,TV3-117系列据说我们也准备引进。就目前可能的渠道看,向西方引进发动机整机是非常困难的,更不用说引进全套的生产技术。向俄国购买到技术是可能的,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发展的标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的问题。因为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完全引进,那么引进的技术风格和思路就会影响很长时间。
如果是我们自己有基础,再借鉴,比如ws10系列中的情况,以及空警2000中或者红旗9的情况,我们还能立足自己,在出现变故时把握主主动权和方向性。
那么在1500千瓦级别的涡轴上,目前我看不见一个成型的基础或者说自己准备发展的东西,故而引进谁的,怎么引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下面这段话是《舰船知识》2007年第三期上的文章中的一段作者:罗海涛
“今后直升机的数量越来越大,各国都在想减少直升机庞大的维持费用的出路。现在英国军队已经把一部分重型运输直升机家给民营企业使用,军队只是给基本维持费用和在使用时支付租用的费用。这样就能够大量为军队装备直升机,把有限的军费用于更尖端的武器和直接作战的装备发展方向上来。中国军队在2020年要达到的2000架直升机中,至少可以让民营企业为军队养起来1/3的直升机。如果军队把订购和租赁关系确定后,就能够有大量的民营资金向中国军用直升机方向涌入。这样制造一大批军用直升机就非常容易。中国有预备役制度和非常良好的军事动员体系。21世纪中国的全民皆兵不在是土枪、地雷、担架、民夫,而应该向军舰、直升机、运输机等重装备方向发展。这样中国军队师级部队的战斗力、机动力、火力、供给力将提高到全国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