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管理.docx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管理.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养生结课论文-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管理

浅谈中医养生与保健的原则和方法学 号: 201420050138 姓 名: 李阳靖 班 级: 1420501Z 专 业: 测绘工程 课程名称: 中医与野外作业生活保健 指导老师: 赵宝贵 2016年12月摘要: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承魂宝,它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防病,在当今,它具有着无可比拟的养生长寿优势。就老师于课堂所讲、个人于课堂所学,现以“养生之道”“养生之法”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段论述,最后浅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期便更多的人来了解中医药,来运用中医药,从而获得健康长寿。一、养生之道 想要健康,必赖养生。何谓养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传承三千余年,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养生保健理论,如善循此道,则天命可期。 养生之道,贵在有术,现将中医养生之道总括如下:(一)天人相应,道法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张景岳云:然人之气数,固有定期,而长短不齐者,有出于禀受,有因于人为。故惟智者不以人欲害其天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寿,而尽终其天年,此圣智之所同也。”这讲述的就是“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相应,就像水中的鱼,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天地有所变化就会影响到人,因此,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养生准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天6个枣,长生永不老”……“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如“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弹琴练字,可以养指;逍遥步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骨。”(二)调畅情志,厚德载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思,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又有“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此皆情志变化会导致人体产生各种反应,如“喜则气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因此,有医论曰“百病皆生于气”。调畅情志需和喜怒、去忧愁,节思虑、防惊恐。正如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养生的关键。 养生始于养德。大圣孔子曰:“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行其寿。”《黄帝内经》亦云:“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孙思邈曰:“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养生重养德,德高者长寿的理论已被现代人考证,故善养生者应“勿汲汲于所欲”,“旦起欲专言善事”……(三)饮食有节,药饵有功脾胃者后天之本。《黄帝内经》:“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则易致人体多病早衰,例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咸则脉凝气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之论。故慎和五味以养五脏。医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饮食宜忌,以助养生延年。如“食不可饱,务令皆少”“常宜温食”“常宜清轻甜淡之物”,故科学的饮食有节乃养生的保证。 人生在世,禀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乃是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借药之力,药助食之功”二者相辅相承,充分显示了“药食同源”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独特优势,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利用纯天然的药物、食物来调节营养机体是最好的。古代人因此为养生创制了一系列的药饵,如药方“八仙长寿丸”“ 薯预丸”“十全大补丸”。药酒“妙沁药酒”等,以达到“未病先防,防微杜渐”的目的。(四)起居适宜,运动不止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是长寿的一大法门。春秋时管仲曾说:“起居时,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善。”《寿亲养老新书》中指出“行住坐卧,安出起居,皆需巧利制度,不须宽长,长则多有蹴绊,宽则衣服不着身,缘老人骨肉疏冷,风寒易中,若窄贴身,暖气养体,自然气血流利,四肢和畅”。《养生要录》中指出:“养生者形要少劳,无致大度,故水流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畅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须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故应劳其筋骨,以内和五脏,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始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故生命在于运动,我国古代人从自然中领悟了运动的真谛,独创了各种养生之运动: 相传由神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编制而成,据传因其疗效砌切,已有十几种流派传承,分内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