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持器缺钉控制办法
保持器缺钉、掉钉管理规定
责任区分
1、漏穿,即穿钉人员漏掉某些孔未穿;一经发现由罚穿钉人员承担相应责任
2、错穿,所穿铆钉型号不符合保持架的工艺要求,
2.1、穿钉人员未彻底清场造成混钉、错穿,由穿钉工承担相应责任;
2.2、成袋铆钉中出现混钉现象
2.2.1入库检验前混的由铆钉供方承担相应责任;
2.2.2入库后检验合格后混的由公司内部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3、掉钉,
3.1紧钉前掉钉,在转移过程中铆钉脱落转移人员负责小心转移;
3.2紧钉后掉钉,未达到紧钉工艺要求、铆钉易脱落,紧钉工、紧钉技术员、紧钉巡检承担相应责任;
3.2.1清洗时出现掉钉,清洗人员及时报告主管;
3.2.2包装时出现掉钉,包装人员及时报告主管;
3.3.3运输时出现掉钉,有关人员发现后及时与销售人员联系进行信息反馈;
3.3.4若因铆钉型号与工艺要求不符,按错穿落实责任;
3.3.5客户使用时出现掉钉,业务人员(使用方)及时与销售内勤反馈;
操作要求
2.1穿钉人员在进行穿钉前要检查清场是否彻底,工作台上是否已清洁、无任何散落不明铆钉,当上述检查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穿钉工作;穿钉时,同一工作台上只允许进行一种型号的穿钉工作,穿钉案上不得同时存有2种或以上型号铆钉;在穿完一个型号后,要认真清场,清场完毕后,要经车间巡检员验收(质检不在时由主管或零工代为验收),验收人为验收结果负责。
2.2车间零工在转移保持器的过程中,要确保安全,如在转移过程中出现任何事故,因及时报告巡检员或团队主管。
2.3紧钉人员紧钉前对待紧钉产品进行检验,对于漏穿的要及时补上或退回,一定要防止漏穿、错穿产品向下工序流转,紧钉过程中及紧钉完仍需进行自检,杜绝缺钉产品向下工序流转;技术员、巡检员认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4包装人员包装时严格按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若发现缺钉的及时挑出,绝不允许缺钉保持器向下流转;在包装时若发现有掉钉的或掉钉现象严重的,包装人员及时向质检员报告,质检员应对其进行重新检验、分析原因、上报上级领导,在对掉钉产品未进行妥善处理前,决不允许向下流转。
2.5入库时,检验员应对入库产品按检验规程认真检验,如发现入库产品中有缺钉、掉钉现象,应对其进行隔离存放、并对其做好标识和记录,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对跟踪情况形成书面记录。
2.6发货时,出厂检验员检验时如发现待发货产品中有缺钉、掉钉现象,应确定发生的范围,决不允许缺钉、掉钉产品出厂;对于发现的缺钉、掉钉产品应隔离存放,做明标识、及时上报、对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并对跟踪情况形成书面记录。
三、处罚标准
1对于不按上述程序执行的,对责任人罚款30元/次;
2对于包装后缺钉的,即在包装袋或包装纸内无铆钉,处罚包装人员2元/片;
3在公司内发现有掉钉现象的(本工序发现的不处罚)
3.1我公司人员穿钉的,处罚上工序责任人(紧钉工、紧钉技术员、紧钉质检员、包装工、包装质检员)每人20元/次;
3.2.外协人员穿钉的,处罚入厂检验员50元/次,对外协户按协议进行处理;
4对因缺钉(包装内无铆钉)引起客户抱怨的:
(1)未退货的,对出厂检验员、包装人员、包装质检员、团队主管、质保部主管每人处罚50元/次;
(2)退货的,对出厂检验员、包装人员、包装质检员、团队主管、质保部主管每人处罚100元/次;
5对因掉钉(包装内有铆钉且非运输原因)引起客户抱怨的:
5.1公司内部穿钉产品(1)未退货的,处罚紧钉团队主管、质保主管每人50元/次;(2)退货的,对紧钉质检员及紧钉主管各处以20元/万付处罚,对铆钉质检员、质保部主管及生产经理各处以5元/万付处罚 ;
5.2公司外协穿钉产品:(1)未退货的,处罚外检人员、包装巡检人员、质保主管、包装团队主管每人50元/次;(2)退货的,由外协人员承担公司经济损失,另对外检人员、包装巡检人员、质保主管、包装团队主管每人对铆钉处以20元/万付罚款;
2.7 促标部负责监督和处罚。
2.8本规定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其它规定处罚与此重复的以此规定为准。
编制:陈玉明 2007-9-7
审核:
批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