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 论语心得 心得.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 论语心得 心得

读 论语心得 心得 前几年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有的时候就会聊到于丹。朋友在北京,是学术圈里的人,先秦经典读得烂熟,也有普及国学的想法,每每谈到于丹,他总是一脸的不屑,对她的解读嗤之以鼻。我在网上听过一期于丹的《论语心得》,只觉零零碎碎的议论铺天盖地,云里雾里,由盘古而之孔子,由孔子而之陶渊明,实在不知所以,也就没再听下文。直到后来,我迷上了《论语》,找了很多相关的书来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也算是其中的一本。   说实话,《论语心得》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著作,七篇讲稿各成一章,后面附上《论语》的原文,里面又夹了七八张画,笔致疏朗淡远,倒也可观,只是看不出与儒家的关联。如此杂凑出来的一本书,却成了盗版书摊上的抢手货。若是因为《论语》本身的魅力经由于丹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让观众读者感受到了蕴藏在经典之中的精神伟力,这还真是件可喜可贺的事儿。   我怕受先前印象的影响,翻开《论语心得》的时候,尽力一字一句的读下去,遇到解释不当的地方就略过不深究,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我模模糊糊地记得有一个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的国王,一个被强烈的心理暗示杀死的网球明星,一个台上台下双重性格的喜剧演员,就是不记得她所描述夫子的形象。   因为《论语心得》里并没有具体可感的夫子的形象,夫子的形象已经被淹没在一大堆议论、插话和抒情当中,虚化得近乎透明,随着背景的变幻不断地改变着颜色。   比如在名为《心灵之道》的第二章,于丹从司马牛忧无兄弟谈起(她没提司马牛其实是有兄弟的),然后谈到英国的网球明星之死,继而又举了一个小女孩用自信赢得关注的故事,接着又说起了“义”和“勇”,笔锋一转又谈禅理,几乎是连讲了苏东坡与佛印、茶师与武士两个故事,最后落到了《论语》给我们一个人生的动态系统这一结论上。   当然,上面的描述有断章取义之嫌,但从整篇文字的逻辑上看,也可见其布局谋篇之一斑。通俗点说就是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这种文字唤起了我的两段记忆,其一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一到自习,同学们总喜欢偷偷传看杂志、漫画之类的。那些杂志里经常就有一些小小的风花雪月,小小的心灵鸡汤,很能撩拨少男少女们的心弦。其二是去年朋友推荐我读的奥修和克里希那穆提,他们对宇宙人生深沉的哲思特别能够打动中年人,引发他们迈上自我求索的道路。于丹的文字就像是这两者的一次失败的联姻,通达与稚嫩硬生生捏合在一起,如同老夫少妻,极不般配。   但于丹的成功或许也在于此,她借《论语》之题发挥,中间穿插有趣的故事,最后又都归结到一些所谓的普世哲理上,如唤回信心、放下烦恼、活在当下、万勿过度等等——如果你读读时下有关心灵哲学的书籍,就会发现它们的论调惊人的相似。青年人喜欢的趣味,中年人寻求的智慧,都在她的文字里一一呈现,所以才引得万众瞩目,一时洛阳纸贵。不过于丹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老夫少妻幸福如杨振宁和翁帆也只能有一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