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学]第6章 染色体与基因组学.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学]第6章 染色体与基因组学

第六章 染色体与基因组学;本章重点;第一节 染色体;1、染色体分带的主要类型;(3)C带(C-banding) 染色体标本经一定浓度的酸(HCl)及碱〔Ba(OH)2〕变性处理,再经2xSSC在60℃中温育1小时,最后用Giemsa染料染色显带。此法主要显示异染色质,常染色质只能显出较淡的轮廓。 (4)N带(N-banding) 又称Ag-As染色法。主要用于染核仁组织区的酸性蛋白质。 (5)R-带(Reverse-banding) 染色体用磷酸盐溶液进行高温处理,然后用吖啶橙或吉母萨染料进行染色,其显示的带型同G-带和Q带明暗相间的带型正好相反,即Q带、G-带显带的部位,R带不显,反之,在Q带、G-带显带弱的部位,R带为深染区,故R-带也叫反带。 (6)T-带(terminal-banding) 对染色体末端区的特殊显带法,能够产生特殊的末端带型。;2、染色体分带的应用;二、 染色体核型分析;2、核型分析的方法;(3)染色体分类;(4)核型描述;三、染色体的形态变异;2、多线染色体;3 、灯刷染色体;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因素: ① 自然条件: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② 人工条件: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 先断后接假说: 染色体折断→重接错误→结构变异→新染色体 ∴ 染色体折断是结构变异的前奏。;㈠、缺失(deficiency):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 1、缺失的类型: 顶端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外端缺失。 中间缺失:染色体某臂的内段缺失。 顶端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整条臂的丢失。;2、缺失的特征: (1)缺失杂合体中,联会时形成环状或瘤状突起,但易与重复相混淆。 ∴参照染色体的正常长度;染色粒和染色节的正常分布;着丝点的正常位置;;3、缺失的遗传效应:;(2)含缺失染色体的个体遗传反常(假显性): McClintock(1931 )的玉米X射线辐射试验。;(二)重复(duplication);2.染色体重复的特征: ① 重复区段较长时:  在杂合体中,重复区段的二价体会突出环或瘤;不能同缺失杂合体的环或瘤相混淆(染色体长度不同)。 ② 重复区段很短时:  可能不会有环或瘤出现。  果蝇唾腺染色体:体细胞联会,特别大(四个二价体的总长达1000μm),其中出现许多横纹带,可以作为鉴别缺失和重复的标志。;3、重复的遗传效应:;(三)倒位(inversion);2、倒位染色体的特征;3、倒位的遗传效应: 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大多数是不育的。 倒位区段内、外各个基因之间的物理距离发生改变,其遗传距离一般也改变。 倒位杂合体上连锁基因的重组率降低。 倒位杂合体的大多数含交换染色单体的孢子不育→产生的交换型配子数明显减少→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显著下降 ④倒位可以形成新种,促进生物进化。 倒位会改变基因间相邻关系→造成遗传性状变异→种与种之间的差异常由多次倒位所形成。;(四)易位(Translocation);1、易位的类型:;2、易位染色体的特征;玉米(2n=20)终变期染色体:;3、易位的遗传效应:;(2)降低邻近易位接合点基因间重组率;(3)易位可以改变基因连锁群:;易位融合造成染色体数目减少(女46 —55);19世纪末,狄? 费里斯发现:   普通月见草(2n = 14)→ 特别大的变异型(1901年命名为巨型月见草)。   1907年,细胞学研究表明巨型月见草是2n = 28 →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变异。   变异特点是按一个基本的染色体数目(基数)成倍地增加或减少。;㈠染色体组及其整倍性:;(二)染色体数目的整倍性变异;牡丹二倍体 2n=2X=10;多倍体染色体组的组合;2、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⑵异源多倍体自然繁殖的都是偶倍数,由远缘杂交形成;(3)奇倍数异源多倍体由偶倍数多倍体杂交产生:   例1: 普通小麦   ×  圆锥小麦2n=6X=AABBDD=42=21Ⅱ  2n=4X=AABB=28=14Ⅱ     n=3X=ABD         n=2X=AB            F1 异源五倍体         2n=5X=AABBD=35=14Ⅱ + 7Ⅰ   结实率较高,存在异源联会。   又称倍半二倍体,可以作为进行染色体替换的手段。 例2:  普通小麦   ×   提莫菲维小麦  2n=6X=AABBDD=42=21Ⅱ   2n=4X=AAGG=28=14Ⅱ      n=3X=ABD         n=2X=AG   F1  异源五倍体2n=5X=AABDG=35=7Ⅱ + 21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