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理化生]2010版药典微生物检验培训内容
2010版药典微生物检验培训内容 原有:无菌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灭菌法 新增: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指导原则 防腐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补充:全封闭式无菌检测系统和无菌隔离技术 的应用及其验证 无菌检查法 总则:环境、设备、人员 培养基:品种、制备、灭菌、贮存、适用性检查 稀释液、冲洗液:品种、制备、灭菌 方法验证试验: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供试品的处理、对照试验、 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培养及观察 结果判断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包括:无菌性检查 灵敏度检查 灵敏度检查 菌种:不得超过5代 菌液:浓度100cfu/ml 接种:2管+菌液,1管空白 结果判断:+菌液——生长良好 空白——无菌生长 菌种和菌液制备 菌液制备操作步骤 接种(表格) 接种(图示) 方法验证试验 Why:确认供试品无抑菌活性或已被消除 When:建立检查方法 原检验条件改变 产品组分发生改变 What:供试品是否有抑菌性 采取消除抑菌性的方法 How:按供试品的无菌检查法 验证直接接种法 重点: 1、供试品有无抑菌性 2、梯度加入培养基 操作流程(表格) 操作流程(图示) 验证直接接种法 结果判断: 所有含供试品的管生长良好→供试品无抑菌作用→可以用直接接种法 任一含供试品的管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供试品仍有抑菌作用→解决方法(目的:消除抑菌活性)扩大培养基用量、薄膜过滤法或其他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进行验证! 验证薄膜过滤法 重点: 1、供试品有无抑菌性 2、梯度加入冲洗液 操作流程(表格) 操作流程(图示) 验证薄膜过滤法 结果判断: 所有含供试品的容器生长良好→供试品无抑菌作用→可以用直接接种法 任一含供试品的容器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供试品仍有抑菌作用→解决方法(目的:消除抑菌活性)增加冲洗量、增加培养基用量、使用中和剂、更换滤膜品种等等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进行验证! 验证中和法 原理:加适量中和剂(可与前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重点:1、证明中和剂对试验菌无毒性 2、梯度加入 结果判断: 所有含供试品的管生长良好→供试品无抑菌作用→中和剂对试验菌无毒性 任一含供试品的管生长微弱、缓慢或不生长→供试品仍有抑菌作用→解决方法(目的:消除抑菌活性)增加中和剂用量、增加冲洗量/培养基用量、更换滤膜品种等等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进行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总则 检验量:最小包装单位 制备供试液:含抑菌成分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7种.供试液制备、增菌、分离、确认试验、结果判断 结果判断 稀释液 培养基 分类产品微限标准 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要点:需用对照培养基(中检所)、回收率 结果判定:1、 2、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 的菌落一致 计数方法的验证 目的:考察供试液制备过程中微生物受影响的程度 要点:至少应进行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 试验菌种:同适用性检查 验证方法:1、试验组 (1)平皿法:1ml供试液+50~100cfu试验菌→倾注培养基 (2)薄膜过滤法:规定量供试液+50~100cfu试验菌(最后 一次冲洗时)→过滤→培养基 2、菌液组 3、供式品对照组 4、稀释剂对照组 结果判断:在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 (1)稀释组对照组的菌数回收率≥70% (2)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70% (3)若试验组的菌数回收率70%,应采用其他方法或联合 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检查项目:促生长能力、指示能力、抑制能力 结果判定:与对照培养基比较 促生长能力——菌落大小、形态特征 抑制能力——无菌生长 指示能力——生长情况、指示剂反应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方法:规定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