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史地]15伟大的历史转折
练兵营 6.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感谢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D 7.阅读材料 材料1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 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 流传 材料2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 革”中流传 材料3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 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回答: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从材料2到材料3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 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 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情况。 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有:长期以来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难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和国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再见! 1949-1956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1956-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78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现 代 史 分 期 导入新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转折的起点 农村的改革之路 国门从这里打开 第15课 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 难点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的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这几个概念的区分。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召开背景: 2.召开时间: 3.会议内容: 4.会议意义: 1978年12月 拨乱反正、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 我国开始走上新道路 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文革”后百业待兴,邓小平恢复工作 中央全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为一届,每届都会选举出自己的中央委员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即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会议内容 拨乱反正 作出新决策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改革开放 冲破“左”倾错误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 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转折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思想路线:实事求事 ( 从实际出发) 政治路线: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 组织路线:民主、法制、协商 (平反冤假错案) 家长制、个人崇拜 (冤假错案) 阶级斗争为中心(政治 ) 左倾路线 (从主观出发) 前 后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这是追悼大会会场 二、农村的改革之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原因: 2.过程: 3.内容: 4.意义: 5.启示: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弊端 1978年; 1980年;1983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劳分配 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生产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 四川宜宾农村包产到户,农民迅速勤劳致富。 实行新的农业政策后,安徽凤阳县农民喜获粮食丰收。 安徽小岗村 1978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农民冒着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这是人称“包大胆”的小岗生产队的3名队干部。 “大包干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 凤阳小岗村农民编的顺口溜 三、国门从这里打开 对外开放 (1)目的: (2)格局: (3)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