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洲曲之解读
《西洲曲》之解读
曹文心 著
一、《西洲曲》考证 在我国古代文苑中,《西洲曲》是一首极为优美动人的情歌。陈胤倩称它是“言情之绝唱”(《古诗选》)。古今不少评论家认为,《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然而,由于史料的匮缺,《西洲曲》的篇题、作者、写作年代和产生地域,却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最早著录《西洲曲》的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郭茂倩把它归入“杂曲歌辞”。唐代温庭筠的拟作《西洲曲》,又称《西洲调》。可见,“曲”在这里是“乐调”的意思,《西洲曲》是乐府曲调名,它和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三洲歌》、《长干曲》、《襄阳乐》、《那呵滩》、《华山畿》等篇题相似,都是以地名得名的,本是流行在当地的民间歌曲。所以,有人认为《西洲曲》是“杂曲歌辞名”,看来欠妥当。 关于《西洲曲》的作者,《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古诗源》等又作梁武帝,看来都不恰当。《玉台新咏》虽由徐陵编于梁代,但唐写本《玉台新咏》(如呜沙石室影印敦煌写本)及宋刻本(如赵均小宛堂覆宋本)里都未收《西洲曲》。由此可见,明抄本《玉台新咏》中刊载的《西洲曲》,是明代人滥增的作品,作者题为“江淹作”,也不过是明代人妄题而已,不足为凭。至于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署名梁武帝作,也同样是没有任何可靠根据的主观臆测。《乐府诗集》是今存最早著录《西洲曲》的历史文献,题作“古辞”,认为它是一首民间乐府歌辞。一般来说,史料越早,其可信程度越大,这是通理。所以,《乐府诗集》的记载,应该说是比较可信的。后人若无充分可靠的根据,不能轻易否定《西洲曲》是一首乐府民歌。《西洲曲》文本,也明显保留着民歌的本色。诗中真朴的思想感情,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民歌所独具的想象与表现方式,都与当时的文人创作大异其趣,由此也可以推知,它最初不会出于文人之手。但从格调的缠绵、词句的工巧来看,也有可能又是经过文人(或乐府机关)润色改定的。 《西洲曲》的写作年代,《乐府诗集》称它是“古辞”;陈胤倩、王士贞《古诗选》将《西洲曲》归入“晋诗”;当代学者则认定此诗“产生于梁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语言风格,是断定作品写作年代的重要根据。《西洲曲》抒发一个青年女子在不同季节里对爱人的相思怀念,多用双关语表情达意,称所爱为“郎”,与吴声歌中的《子夜四时歌》相近。说它与《吴歌·子夜四时歌》的产生年代大体相同,看来是不会有太大差错的。《乐府诗集》对“吴歌”的产生时代有明确记载:“吴声歌”,“晋、宋、齐辞”。吴歌源自东晋,盛行于宋齐。《乐府诗集》又记载说:“《子夜歌》者,晋曲也”,“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可知《吴歌·子夜歌》产生于东晋,而《吴歌·子夜四时歌》则流行于晋以后的宋、齐时代。据此可以推断,《西洲曲》很可能产生于吴歌臻于咸熟的宋、齐时期。齐人范云《闺思诗》云:“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显然是从《西洲曲》“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句化出的。从范云翻用《西洲曲》的句子,创造出新的意境和佳句看,《西洲曲》的写作年代也绝不会晚至梁朝。当代学者认为《西洲曲》产生于梁代,并没有提出任何古代文献或事实作为依据,只是感觉《西洲曲》在南朝民歌中艺术技巧比较圆熟,因而推测它的写作年代不可能较早。其实,据上引《乐府诗集》的记载,南歌流行于“晋宋齐”时代,在宋齐时期已发展成熟。 关于《西洲曲》产生在什么地方,温庭筠同题诗《西洲曲》写道:“西洲风色好,遥望武昌楼”。可知“西洲”在“武昌”附近。据此可以推知,《西洲曲》很可能产生在“武昌”(今湖北鄂城)一带。但当代古诗选本大多认为:“根据温庭筠写的《西洲曲》中‘西洲风色好,遥望武昌楼’推测,‘西洲’应在武昌附近,可能是武昌市西南长江中的鹦鹉洲。”(丁成泉《古今诗粹》)但问题在于,在南朝或隋唐时代,“武昌”为今之鄂城。公元221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县,并一度建都于此,为长江中游重镇。至1914年,改名鄂城。今湖北武昌市,当时称作“夏口”,后称“江夏”,至1912年才改称“武汉”(包括武昌、汉口、汉阳三市)。把南朝地名“武昌”释为今之湖北武昌市,显然忽略了古今地名的沿革变化。 有一种意见认为:“温诗系缘民歌的拟作,不可据而判定原作所写的地点。”我们以为,究竟能不能根据文人乐府拟作考证原作中的时、地、人、事,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区别文人拟乐府的性质。温庭筠的拟作《西洲曲》并非借古题写时事,它不仅沿袭古题古意,并且以原作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因此,完全可以据温诗考定原作所写的地点。 关于《西洲曲》的产生地域,也有人认为:“本诗云:‘采莲南塘秋’,则西洲与南塘近在咫尺。唐书地理志:‘钟陵,贞元中又更名,县南有东湖。元和三年刺史韦丹开南塘斗门以节江水,开陂塘以溉田。’耿wéi@①《春日洪洲即事》:‘钟陵春日好,春水满南塘。’则南塘在钟陵附近,即今江西南昌市。西洲曲可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游泳的动作介绍.ppt
- 十面桐花之九-民生-张捷明.pdf
- 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卷.doc
- 欢迎大家来到动植物公园游览.ppt
- 社会各界补助菁桐国小学童午餐计画与概算.doc
- 气象因子与茶毛虫生态及所致皮炎特性的关系.pdf
- 餐饮服务实验指导书.doc
- 仁美国小.doc
- 议决権行使参考书类.pdf
- 独立行政法人福祉医疗机构平成.pdf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