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看古代的衣着服饰.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课文看古代的衣着服饰

从课文看古代的衣着服饰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孙宪双 秦汉以前,“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如“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头上戴的叫头衣,上身穿的叫上衣,下身穿的叫下衣,脚上穿的叫足衣。后来,“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七月》),或专指“上衣”,“下衣”为“裳(cháng)”,如“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经·绿衣》)。 头衣主要有冕、冠、弁。冕是一种黑色的最尊贵的礼冠,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祭祀时戴的帽子,它的顶上是一块长方形的板,叫“延”,延的前后垂挂着串串玉珠,叫“旒”,旒因地位不同,数目也不同,天子十二串,诸侯九串,上大夫七串,下大夫五串,士三串。后来规定臣子不得戴冕,这样“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称。冠是贵族男子的束发帽,所以“冠冕”可代指“仕宦”,也可比喻“居于首位”;由于只有官吏、贵族才能戴冠乘车,车有车盖,因此“冠盖”代指官吏、贵族。冠两边的丝带叫“缨”,贵族也常自称“簪缨之家”,“绝缨”的典故可表示肚量宽宏,也表示大笑;缨在颔下打结后余下的部分起装饰作用,叫“緌”,如“垂緌饮清露”(《蝉》)。作战时冠上要加胄(秦汉以后称兜鍪,再以后称盔),后来引申为帽子的总称。弁是贵族戴的一种帽子,用几块鹿皮拼接而成,类似今天的瓜皮帽,有皮弁、爵弁之分,皮弁白色,是武冠;爵弁红黑色,是文冠。弁由“帽子”义引申为“放在最前面”之义,故“弁言”即前言。平民没有戴冠的权力,只能用帻来包裹发,这样一物两用,既可盖发髻,又可擦汗。帻是黑色或青色,所以秦时称百姓为“黔首”,如“以愚黔首”(《过秦论》),汉时称仆役为“苍头”。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代称妇女,如“巾帼英雄”就是妇女英雄。花黄是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图案贴在额上,或直接在额上涂抹黄色花纹,如“对镜贴花黄”(《木兰辞》)。珰是妇女的耳坠子,如“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钿头银篦”是一种用黄金珠宝镶嵌的云形发卡,如“钿头银篦击节碎”(《琵琶行》)。贵族妇女戴凤冠、花冠,凤冠上有一只展翅凤凰,缀以珠玉金钗,花冠是饰有以罗锦仿制的花的冠,常配以霞帔(pèi)。 上衣主要有襦、袍、裘、褐等。襦是短上衣,可达腰部,长襦可达膝盖,如“妾有绣腰襦”(《孔雀东南飞》)。一般人平时穿襦,诸侯、士大夫平时穿上下衣相连的“深衣”。袍、裘是冬衣。袍的夹层里充以乱麻、棉絮等,相当于现在的棉大衣,如“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裘是皮大衣,轻裘是质地好、分量轻的高级皮大衣,如“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古人衣裘,毛向外,在行礼或接见宾客时,裘外须加一件袖口较裘略短的罩衣——裼衣,否则会被认为不敬。褐是一种最粗劣的短上衣,只有贫苦人才穿,所以“褐夫”指穿褐衣的贫苦人,如“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脱去了“褐”,意味着摆脱了贫苦,所以“释褐”常指代做官,后来也指新科进士及第授官。衮是帝王或三公穿的礼服,因此“衮”借指帝王或三公,“衮衮诸公”指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古代汉族人一般把大襟向右掩,叫右衽(大襟),只有少数民族或殓死者才左衽,所以用“左衽”来代称受异族统治。右衽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绅”是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后引申为束绅的人,如乡绅、绅士等。缙绅(搢绅)意为插笏(又叫朝笏、朝板,中间略呈弯曲,天子之笏用玉制作,诸侯的用象牙制作,大夫的用鱼须文竹制作,士的用竹制作)于带,是官宦的装束,官员在上朝时带笏是用来记事,惟恐漏了旨意,不用时就插笏于带,故“缙绅”代称官宦,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官宦士绅及其子弟的腰带上还有各种名目的佩饰,如“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范增)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下衣主要有裙、绔等。裙就是裳,古代男女都穿,唐宋以后,女以裙为常服,男则以袍为常服,如“著我绣夹裙”(《孔雀东南飞》)。绔又写作“袴”,即今天的“裤”字,又称作胫衣(腿上的衣服),是护腿的裤,无裆;有裆的裤子叫“纨绔”,是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裤,引申为富家子弟的代称,有谚语“自古英雄出少年,从来纨绔少伟男”。 足衣主要有屦(jù)、履、屣(xǐ)、屐(jī)、鞮(dī)、靺(mò)等。上古鞋称“屦”,汉以后称“履”,如“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屦”多用麻葛等制成,草屦是用草编制的,贫苦人才穿,如“使史(可法)更敝衣,草屦,背筐”(《左忠毅公逸事》),贵族则以之为丧鞋。“履”和“屣”是鞋的通称,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送东阳马生序》)。屐是鞋子的一种,通常是木制的,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的“谢公屐”,是谢灵运特制的装有活动的齿的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