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课件培训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耳鼻咽喉科课件培训精选

病因病理: 本病发于寒温不适,起居不慎或过度疲劳,致使正气不足感邪而发。 鼻渊 定义: 是指鼻流浊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的鼻病,临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证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与现代医学急.慢性鼻窦炎相似。 本病记载源于?内经?,且分虚实,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并可虚实夹杂。 病因病理: 肺经风热 风热袭肺,阻遏肺 经,邪滞鼻窍,发为鼻病。 实证 胆腑蕴热 胆腑蕴热,移热于 脑,伤于鼻窦发为鼻渊 脾胃湿热 湿热邪毒,熏蒸鼻 窍,灼伤窦内肌膜。 虚证: 肺气虚寒 肺气虚弱,邪滞鼻窍 日久不解。 脾气虚弱 脾气虚弱 ,邪毒久困 发为鼻渊。 诊断要点: 病位:鼻窦肌膜 特点:鼻浊涕从鼻腔上方流出, 兼证:头痛,鼻塞,嗅觉减退。 检查:鼻窦穿刺鼻窦相瓦氏位,鼻窦CT 现代医学内容: 鼻窦炎分急.慢性,可分三期 1期 前组炎症 2期 前组鼻窦炎兼息肉 3期 全组鼻窦炎兼息肉 辨证治疗: 肺经风热-疏风清热,芳香通窍 《苍耳子散》加味 胆腑蕴热—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龙胆泄肝汤》加减 脾胃湿热—清脾泻热,利湿祛浊 《黄芩滑石汤》加减 肺气虚寒—温补肺气,疏散风寒 《温肺止流丹》加减 脾气虚弱—健脾益气,清利湿浊 《参苓白术散》加减 鼻衄 定义: 鼻衄,即鼻出血。可以是鼻科疾病,临床也是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又有内外科之分,本篇讨论的是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鼻出血。 古代医家多从病因及症状及鼻衄的病势命名,如“热病鼻衄”.“虚劳鼻衄”.“红汗”.“经行鼻衄”及“鼻洪”等。 病因病理: 《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鼻衄”。临床鼻衄与肺. 胃.肝.肾.脾关系较为密切。 1.肺经热盛: 肺经蕴热,上壅鼻窍,热伤鼻络。 2.胃热壅盛: 饮食积热,胃火壅盛,循经上炎,伤及鼻络血随热溢。 3.肝火上逆: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逆,血随火动,脉络受伤,发为鼻衄。 4.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不藏血,虚火灼伤鼻络,而为鼻衄。 5.脾不统血: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现代医学: 鼻出血常见于高热.高血压.血液病.肾病及肿瘤等。 诊断要点: 1.鼻衄要与吐血.呕血鉴别。 2.引起鼻衄的相关疾病的鉴别。 辨证施治: 治疗鼻衄的原则,“急则治其标”首先止血。 具体治疗见内可血证。 止血方法: 1.冷敷法.压迫法.滴鼻法.吹药法。 2.鼻腔填塞法: (1)前鼻孔填塞法 (2)后鼻孔填塞法 调护:饮食.体位. 对症治疗,按养。 昆虫类先用酒,植物油,姜汁或丁卡因滴入耳道内,待虫子失去活力再取出。 圆球类用刮匙或耳钩越越过异物后方切勿用镊子或钳子,以防将异物滑入深部。 质轻体小水冲或棉签粘出。 不规则异物可根据异物情况用耳钩或镊子取出。 耳聋耳鸣 定义: 耳聋 —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或失聪, 耳鸣 — 自觉耳内鸣响, 相互关系: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一个病证(病)。耳鸣可单独出现,或有听力下降,耳聋多兼耳鸣。 中医论耳聋,病因命名较多,如劳聋.风聋.火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