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物质的溶解性说课稿--陈向阳.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物质的溶解性说课稿--陈向阳

《物质的溶解性》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浙教版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物质的构成,知道了物质的微观组成及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等知识。从本节开始将转入宏观方面去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运动——物质的溶解性的研究。为八年级学习物质的溶解度知识做好准备。为此,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的能力不同,且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无限地溶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液体、气体溶解的一些情况,知道物质溶解时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并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比较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初步学会具体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根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根据实验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共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另外,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理由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质量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物质溶解的相关性质,而将解决这一重点的探究思维模式的建立和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学情 (1)知识起点能力: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在平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溶解现象已有感性认识,但是这些知识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归纳与升华。 (2)技能起点能力: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因此在进行溶解过程的规范性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用生活的语言对溶解现象做出解释或归纳,对于学生而言,不成问题,但是,若要求用规范的科学语言进行描述,仍需要加以训练。 (3)情感起点能力:学生天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特别对于科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节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入手来设置实验探究,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思维能力水平: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但是,他们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仍处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还需得到训练。 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通过集体交流的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探究问题的思维习惯。所以采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新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猜测、探讨、实验而产生的,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程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实验仪器和材料 教学思路 整体设计中贯穿了“问题导入--活动探究---成果展示--总结提高--练习强化”等能力要素。 教学流程 1、问题导入 通过泡糖水实验,然后提问“为何蔗糖颗粒会消失”、“为何水中会有甜的味道”,若学生回答不到位,提示学生从分子运动论角度去分析,这样就从生活常识入手,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并让学生温故知新,了解溶解的实质。 2、活动探究 为了说明溶解的相关性质,我设置了6个探究实验。 引入:你是否想过,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 探究一 将一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将6满药匙蔗糖放入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并进行搅拌。 设疑:为何杯子底部还有残留?如何把未溶掉的蔗糖溶解掉呢?(加水,升温)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引入:如何把未溶掉的蔗糖溶解掉呢?(加水,升温) 探究二 将(探究一)中还有未完全溶解蔗糖的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有意打乱两个实验的次序安排,让学生的建立一种连贯性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能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蔗糖的溶解研究,学生已经对其有所了解,自然想到(若没有教师引导)其他物质是否也可以在水中的溶解?紧接着让学生完成探究三实验: 探究三 1、在2只烧杯中都装有20ml水,分别放入10克(约3药匙)蔗糖和食盐,并进行搅拌 2、在2只烧杯中都装有20ml水,分别放入1滴酒精和色拉油,并进行搅拌 3、将汽水倒在杯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对烧杯中的汽水进行加热,有什么现象? 三组实验完成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说明其中的实验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即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中,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气体的溶解能力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