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纳米阵列电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精选.pptVIP

论文-纳米阵列电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纳米阵列电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精选

纳米阵列电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姓名:胡黠见 导师:王海燕(教授)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开题思想 四、研究技术路线 五、结语 一、研究背景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 1877年,亚当斯(W.G.Adams)研究了硒的光伏效应,并制作了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 1883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描述了第一块硒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1918年,波兰科学家Czochralski发展了生长单晶硅的提拉法工艺。 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 1951年生长p-n结,实现制备单晶锗电池。 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1958年,我国研制出首块单晶硅。 1960年,Hoffman电子实现单晶硅电池效率达到14%。 1977年,D.E.Carlson和C.R.Wronski制成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2007年,我国成为生产太阳能电池最多的国家。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虽高,但其制作工艺复杂且成本价格高,难以大规模生产。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材料看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耗能少、可弯曲、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突出优势显示了其巨大开发潜力,成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各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纳米ZnO的基本性质 ZnO是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氧化物,属于宽能隙直接带材料,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wurzite hexagonal structure)。其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其微观结构右图: 纳米ZnO由于晶粒的细微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有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隧道效应以及高透明度、高分散性等特点。纳米材料因是由超微粒组成,且这些微粒边界区的体积大约是材料总体积的50%,因此纳米材料组装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殊结构可能会使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产生较大发展。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与硅基太阳电池相比还比较低,主要是由于目前使用的共轭聚合物存在太阳光利用率低(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不匹配,吸收谱带较窄)和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一般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为 10-5 ~10-3 cm2/(v.s)的问题。 器件也存在电荷传输和手机效率低以及填充因子小等缺点。 这为今后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开始研究复合型材料。 ZnO纳米棒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其电池转化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吸收太阳光之后分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无法有效注入ZnO的导带,即ZnO电池的量子效率低。ZnO纳米棒表面与聚合物的吸附键合力太弱是导致ZnO太阳能电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一般就是指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连续相与纳米颗粒进行复合得到的复合材料。 在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材料提供了定向性的特征。有些复合材料是各向异性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可利用其与方向性有关的特性,包括耦合性。 由于各向异性和耦合性的存在,可以根据结构受力点和使用功能上的需要对铺层方向和铺层次序进行设计。 以导电聚合物修饰改性纳米半导体材料,可改善半导体的光学性能,使光电流向可见光区和红外区扩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8年,Gratzel等人成功研制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其转换率达到3.3%。 2004年,韩国Jong HakKim等做成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其转换效率可达4.5%。目前,澳大利亚STA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面积为200m2司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显示屋顶。 我国目前在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大连理工孙世国、彭孝军等人在纯有机染料、电极材料修饰以及多联吡啶钌染料的优化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中科院等离子所戴松元等人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组件及封装技术做出了较系统的研究。2004年,中科院等离子所简称了500W规模的小型示范电站,光电转换率达到5%。 三、开题思想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简单原理,研究了ZnO纳米棒和聚噻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和PH对ZnO纳米棒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对聚噻吩电导率的影响。 四、研究技术路线 1、ZnO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溶胶—凝胶法(Sol-Gel) 电化学沉积法(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喷雾热分解法(Spray Pyrolysis) 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