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上长坪隧道连拱段二衬施工方案文档
国家高速公路网G0613云南省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
土建施工第九项目经理部 K76+280~K85+200
上长坪隧道连拱段二衬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复核:
云南建投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九项目经理部
年
目 录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原则 1
二、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水文地质概要 2
2.3人员组织概况 2
三、总体施工方案 2
3.1 总体施工安排 2
3.2 二衬施工顺序 3
3.3施工进度及计划 3
3.4 主要施工进度指标 4
四、施工工艺、方法、技术措施 4
4.1 施工工艺流程 4
4.2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5
五、质量保证措施 20
5.1技术保证措施 20
5.2制度保证措施 21
六、工器具、设备投入 21
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1
八、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 23
8.1环境保护措施 23
8.2水土保持措施 23
九、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23
9.1文明施工目标 23
9.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 24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依据
1.本标段施工合同文件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8、我单位多年从事高速公路工程隧道施工积累的施工、管理经验
9、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能力和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积极而谨慎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
1.2 编制原则
本施工方案以“说明详细、简单易懂、易被接受,保安全,保质量”为工作重点,按照“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组织合理、措施得当,保障有力”的指导思想,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施工方案:
(1)工期保障原则
根据进度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使该工程各工序施工衔接有序,资源利用充分,确保各关键节点工期和总工期。
(2)技术措施更优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该项工程安全、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3)经济合理性原则
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配备充足的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
(4)环保原则
在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机械的配备、施工方案的选择方面必须与环保要求相结合,确保施工过程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破坏,实施文明施工,保护周边环境。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上长坪隧道位于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境内,隧道总体走向呈近西北→东南向,与山脊走向近乎平行,隧道穿越段地面标高在2564~2085m之间,相对高差约479m,最大埋深约447m;隧道区地形上起伏不大,洞口段200m地形起伏较大,落差达170m。隧道右线里程为YK76+351~K79+115,全长2816.13m(含长链52.13m);隧道左线里程为ZK76+365~K79+115,全长2801.35m(含长链51.35m)。
隧道自小里程至大里程为分离式→小净距→无中导连拱隧道,平面线型呈“Y”型分岔形状;Ⅱ型连拱隧道位于该隧道出口段,共计647m,其中等截面中墙连拱隧道504m,变截面中墙连拱隧道143m。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设计,结构采用锚、网、喷、钢拱架组成初期支护与二次模筑砼相结合的复合式衬砌型式;拱墙、仰拱二衬均采用C30防水钢筋砼。隧道轮廓采用单心圆、曲边墙形式;隧道净宽9.542m,净高7.265m。
2.2水文地质条件
上长坪隧道隧址区地貌单元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隧道进口紧邻峭壁,地形坡度约75°;隧道出口段地形坡度46.26°,坡面较陡,坡面植被较发育。隧址区大地构造属于构造剥蚀高中山、构造侵蚀高山区,地势总体背面高南东低,岩层以二叠系玄武岩与二叠系~三叠系沉积岩为主,隧址区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水量受季节性影响变化大,其自然排泄通畅;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施工中提前采取截流、疏排措施,以防暴雨期地表水对洞口的冲刷破坏。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埋藏较深,涌水量较小,富水性较弱。
三、总体施工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