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重点提示2.docVIP

《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重点提示2.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重点提示2

《中国古代文学(B)2》期末复习重点提示2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关汉卿 一、重点掌握: 1、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1)继承、发挥了中国戏曲的谐谑传统,在剧本中大量使用插科打诨,调整剧作的气氛,加强人物形象。如《望江亭》第三折杨衙内一上场的滑稽表演,嘲笑了杨衙内的龌龊。(2)结构紧凑,情节富于变化。情节设置的集中与波澜起伏,使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效果强烈,引人入胜。(3)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已涵盖广泛的社会阶层,无论是大家闺秀,是小家碧玉,无论是慈母,是妓女,是寡妇,是婢女,关汉卿总能给出恰如其分、合乎身份的表现,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人物塑造中,关汉卿擅于借助冲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如《望江亭》中谭记儿的智慧、胆识,在她与杨衙内面对面的交锋中表露无遗。(4)语言自然、直白、不尚雕琢,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一向被视为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作家。 第二章 王实甫《西厢记》 一、重点掌握: 1、《西厢记》的人物塑造 。《西厢记》杂剧对人物的塑造,是剧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比如张生的痴情、疯魔、忠厚;莺莺的深情与矜持;红娘的聪明、伶俐、正直、热心,在中国的戏曲文学中都堪称典范。  《西厢记》塑造人物时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首先,透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利用曲词和宾白进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比如红娘的口齿伶俐、心思聪敏就通过其道白或唱词凸现出来,如张生埋怨红娘不用心时,红娘唱到:“先生受罪,礼之当然,贱妾何辜。争些儿把你娘拖犯。”简短、明白的曲词,正表现出红娘的快人快语。再如莺莺,她的美丽主要是透过张生的眼睛折射出来的。第一本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第四折都借张生的口来表现莺莺的花容月貌。剧本还通过莺莺的唱词,表现了莺莺内心的伤感、烦恼和矛盾,展示了莺莺的性格。   其次,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充分运用戏剧冲突来加以刻画,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如莺莺与红娘的冲突。红娘是与莺莺亲密相处的婢女,是剧中惟一一个可以帮助莺莺实现爱情的人,但她同时也是老夫人派来“行监坐守”的人,所以,莺莺一方面依赖红娘,另一方面又堤防红娘。如“闹简”一折中,莺莺看到红娘带来的张生的简帖,内心高兴又害怕。为了掩饰自己,她假意发脾气,冠冕堂皇地斥责红娘,却又让红娘带去约会的书信。通过莺莺与红娘的这种误会性冲突,莺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其矜持的性格得到突出的表现。 第三章 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 一、重点掌握: 1、马致远的创作。马致远的《汉宫秋》创作成就很高,明代的臧懋循编辑《元曲选》,把《汉宫秋》取作第一篇。   1、情节处理非常独到。《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也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昭君故事,源远流长。马致远在前代创作的基础上,一方面把昭君明确写为元帝爱妃,一方面让昭君在汉匈交界处投水自杀,把昭君塑造为在民族矛盾中保持高尚气节的女性形象。此外,马致远将毛延寿设计为索贿且背叛朝廷、挑起事端之人,使全剧冲突紧凑。同时,剧本还通过对对文臣武的斥责,表达了马致远经历社会巨变后对历史的思考。   2.曲词以抒情性著称。尤其是剧本的第三折写灞陵送别,语言平易、隽永。如《七弟兄》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梅花酒》“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意象繁密跳跃,其中既有关山鼓角的苍凉肃穆,又有黄月纱窗的忧伤优雅。大量短句的使用,造成节奏的健捷激荡;句子的重叠、转折,使抒情顿挫低回。第四折借诗歌传统中大雁意象积淀的孤独思念,强化元帝的痛苦。    除《汉宫秋》外,马致远的几部神仙道化剧也很重要。《陈抟高卧》写道士陈抟的超然出世、《岳阳楼》写吕洞宾度脱柳树精、《任风子》写马丹阳度脱屠户任风子、《黄粱梦》写钟离权度脱吕洞宾。这四剧与全真教关系密切,表达了否定功名富贵、酒色财气,赞赏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否定。 第四章 宋元南戏 一、一般掌握: 1、高明《琵琶记》。高明《琵琶记》的主题思想:借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的情节和满门旌表的结局,宣传忠、孝、贞、烈等传统道德,也揭示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结构上以两条线索展开情节,一条线索写蔡伯喈在京城的安逸富贵与忧思,一条线索写赵五娘在家乡的艰难挣扎。两条线索相互对照,交叉进行,互相呼应。(2)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细致、深入。如“五娘吃糠”中借糠和米的关系来比喻自己和夫婿蔡伯喈的不同处境,朴素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细腻揭示赵五娘内心的痛苦。(3)语言贴切,切合人物身份与戏剧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