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童年的天堂.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是童年的天堂

故乡是童年的天堂 其实我并不知道故乡的范围有多大。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把整个北京城作了自己的故乡;鲁迅写《故乡》,也应该是指一绍兴吧。而我从不曾离开过这个县城,有时读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从心里莫名地产生了一种渴望的情结,也希望自己是一位流浪远方的游子,可以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从记忆深处产生一种难以舍弃的乡愁情结。 事实上,这种想法与我的现实生活完全相反。我非但不是游子,倒是成了当年的留守“儿童”,而父亲倒是祖父的“游子”,只是父亲出门远行时,他最小的儿子——我也已经上小学了。那二十多年,父亲带着家人走遍华北、东北等大半个中国,最后在天津落脚。开始那些年回家甚少,在他的人生行程里,应该有一种难以舍弃的思乡之情。 早有人说过:所谓故乡只是祖先落脚的最后一程。我的祖先落脚在温州,温州便应是我的故乡,其实更是父亲在天津经商时的故乡。我从没有离开过温州,当有人问起我的故乡在哪?我连流浪的边儿都八竿子打不着,哪有什么故乡可言,我纯粹是一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而已,就是跑到远远的地方去,那也只不过是我临时出门远行而已。 如此,我还是从记忆的词库里掏出了“故乡”一词,并写书在自己关于故乡的行程。没有流浪,没我外出,我的故乡便是现居地,那我只能在童年里寻找自己“故乡”的影子。 我出生的农村,那是一个平凡透顶的地方,我实在找不出与众不同之处。不过,当年我还觉得全世界仅这里最为典型,村落坐东朝西,背靠青山,前方是宽阔的田垟,再前面又是高耸的青山。每每太阳西下时,对面山脚村落早已被山影所覆盖,而我还可以悠然地享受一小时的夕阳,那时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来没有想到清晨会因此而少了一小时的朝阳。 围绕着起伏的山峦,这些村落组成了一个小小的集镇,那是三面围山的村庄,有一条长长的河流通往飞云江。背所依靠的山与前方的农田,是那一方人们所依赖的生存基本条件。 残留在记忆里的童年,散发着一点点的回忆,也许天真,也许无知,但不乏是一种美妙的回忆。记得曾在老屋的后山上,我数了数密布在全村田垟里星罗棋布的湖泊。那二十多个湖潭,清绿如许,像一张超大的桌面,镶了无数个盛满清水的大碗。放眼远去,附近的村落都不曾有如此多的湖泊,这便是所谓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后来的后来,故事总是不断地在变化。那些湖泊也渐渐不再清澈,也渐渐被填埋。当然,我也远离了这个小小的“故乡”,但并非只有谋生那样的简单。我觉得这半生,就是“无为”两字来点缀我庸俗的人生。 老屋的田坦是石块铺垫的,那时候我很喜欢“灰坦”,那光滑与平整,可以跑铁圈,还可以叠瓦片,甚至打“纸炮”时也相对公平一点。于是老屋田坦便失去了许多游戏的乐趣,每次都跟着小伙伴们跑到“大队屋”的灰坦里玩耍。 不过石块铺垫也有好处,下雨天,我可以踩着一块块石头跳过去,觉得自己走一条很好玩的曲线。当然,若是没有上学,我还喜欢在檐头数着雨帘,屋檐头的雨水顺着瓦楞流下来,一道道水流摔在地上,激溅起无数的水花,又变成一个个水泡,婉娗地沿着石头缝奔去。我会用稻秆芯不断地戳破一个又一个的水泡,乐而不疲。偶尔还喜欢用小手努力地合成一个碗型,让檐头挂下来的水珠滴进我的“手碗”里,不顾衣裤被打湿。当我迷恋于这神奇的情形时,母亲的声音总在里屋响起:“别玩啦,等会又弄湿了。” 至今我还是喜欢下雨,想必这就是童年习惯的延续吧。穿过田坦,在老屋的前右首,是一块菜地。父亲总是留着菜园的最旁边一畦地,给我们姐弟几个种喜欢的东西,如玉米、凉瓜(苦瓜)、向日葵等。我依然记得爬满猪圈墙壁的凉瓜藤,盛开的一朵朵小黄花,垂下的一个个青色小凉瓜,诱惑着我每一个清晨起床先跑去看昨晚已发黄的凉瓜红了没有。 那些岁月,饥饿还触手可及,才有如此“团鱼瞧蛋”的童年。据大姐说,在老屋前,还有一颗高耸入云宵的橄榄树,杆粗枝密叶盛,一到秋天,从窗口伸手便可摘果入口。可惜,我的回忆里完全没有橄榄树的印象,只有那熟悉的木窗台,然后从想像中分离出一棵枝桠伸展的橄榄树来。 说到橄榄,最思念还是前屋阿婆家的橄榄树。每当放学归来,我总在那个小溪边仰望着高大的橄榄树,盼望突然之间有一颗橄榄因为熟透而掉落在我的眼前。那种眼神是流着口水的,前屋阿婆看到了,总会用竹杆敲两颗橄榄塞进我书包:“娒娒,这给你吃。” 六月天,杨梅成熟了。小伙伴们成群结伙地往梅山奔去,贯穿于梅树之下,摘红得发紫的杨梅,一口咬下,梅汁飞溅,唇角、脸上、衣襟……无一处不染得紫红紫红,为此也少不了母亲的挨骂声。 此时,更是蝉鸣悠长。我躲在草丛中,等待知了声起,竖起耳朵辩认方向,睁大眼睛,寻找那与草叶一样绿色的知了。蝉的一生只是一个夏天,可它刮噪地吵着了童年的我。一根细线拴着知了的脚,让它在我的手中飞翔。高兴时,翻过它的肚皮,用指头轻轻地挠痒痒,于是我就能听到它“知了、知了”地叫;不高兴时,摘了两只翅膀,让它自生自灭去。 更绝的是,我还吃过烤竹象。夏天当绿竹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