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爸爸,改变从自己做起.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咨询师爸爸,改变从自己做起

咨询师爸爸说:改变从自己做起【导读】爸爸作为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但又没有妈妈付出那么多,多数孩子在年幼时期与妈妈关系比较密切。《爸爸》热播,引起了人们对爸爸教养角色的重视,于是有了系列心理咨询师爸爸的育儿经。(来源 心融网)爸爸吴昊年龄:29宝宝双双年龄:5宝贝女儿双双,出生于2008年8月8日,可以算是一个奥运宝宝。她的到来给我们一家带了了无限的欢乐。她非常的活泼好动,皮肤一到夏天肯定晒得黝黑,说的简单一点,只有生病和睡觉时候才能安静下来。为了让宝贝女儿懂得守规矩我决定在她上小班第二学期的时候就给她安排一个学习的任务--背唐诗。要求是让她一星期完成一首。按照读熟--听到前半句能被后半句--提醒开头能背全文-背熟-考试这些任务放在一周内完成。在这之前我觉得应该是挺简单的,觉得以我的威信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但事实却完全背离我原本想的那样。当双双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很是抵触,非常直接和明确的告诉我:“我不要。”我问她:“为什么呀?”她告诉我说,原因有2个,其一,会影响她玩的时间。因为我要求她背诵的时候是幼儿园一放学就要回家先背半小时左右才能出去和小朋友玩,而她在这以前都是回到家放下东西直接飞奔到小区的草坪和其他小朋友玩的。其二,她不希望我教她,她希望她的妈妈教她。因为相比我,双双更粘她的妈妈,妈妈相对更宠爱她。这里我要说明的是自从有了小宝贝之后,我的形象就被定位成了“凶爸爸”,比如“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叫爸爸出来咯。”“你再不听话爸爸就要出来咯。”诸如此类的,天地良心哦,我很不愿意做这个黑脸的,但是我也知道父亲对于小孩的教养上适度的严厉、奖惩分明对孩子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妈妈的适度关心和爱对孩子养成如何爱、知道什么是爱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最后,我当然还是不接受我女儿的反对,决定第二天就开始实施。记得第一首背的唐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不过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她背诵的整个过程,完全都是哭哭啼啼的而且那个伤心和委屈真的是言语难以表达。时不时抽泣着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背不出来,我不要背。”这样的情况连续了几天,最后虽然任务是完成了,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效果不是我想要的。看着她泪眼婆娑的神情,我也非常的不好受。一方面我觉得要是打她逼她背,可能会有一时的效果,但是长远来看,可能会造成孩子未来厌学的后果。同时我也很心疼,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这么做,想要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要是放弃了就意味着让孩子觉得她的“哭闹”战胜了背诵,更严重的可能是她认为的“背不出来”就变成真了。痛定思痛之后,我感到还是得先从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改变才行。我和老婆大人商量后决定,由她来教宝宝,因为孩子可能觉得我过于的严厉,压力会比较大。之后我选择在晚饭后开始和宝贝女儿探讨背唐诗的事:“这个背唐诗你觉得怎么样啊?”宝贝女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不开心。”“嗯,爸爸看的出来。可是你要知道唐诗是一定要背的,不过你可以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开心一点呢?”她看着我没有说话,我接着说道:“妈妈来教你好吗?不过你不能再哭咯。”“嗯,好。”“还有你每天背唐诗完成的好就在日历上画上一个五角星,到周末这首唐诗背的好的我就给你2颗五角星,你要是有10颗五角星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你看怎么样啊?”突然我从女儿的眼中看到了久违的神采,“好的,我要“芭拉拉魔仙棒”。”她很大声地告诉我。我也连忙回应道:“绝对没问题。”“有奖励那也会有惩罚哦,要是你表现的不好,没有好好的背,就要接受打三下屁股的惩罚哦。”她极不情愿的回答:“好的。”于是,就这样我们达成了新的背唐诗的协议。算起来这个任务也快2年了,双双也背了将近快有80首唐诗,我觉得她在这个过程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唐诗,更重的是对于每次成功的背出一首唐诗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在背诵唐诗时收获的自信,还有就是知道了对规则的遵守,对她来说这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收获。心理咨询师爸爸有话说:我很爱我的女儿,会时不时的想到她,幸福就挂满整张脸,所以和大家一样会对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期望和要求,会要求她做一些我作为父母认为对她的未来更好的事情。她可能会不高兴会、不愿意,那我觉得我要做的不是“强制”也不是“听她的”,而是去试着了解她的感受和想法,站在她的立场去理解她的看法同时找到一些能够让她转变的因素来解决问题。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们要知道往往是自己先变了,孩子才会变。文/心融集团心理咨询师 吴昊小编短评:婴幼儿时期,妈妈承担了过多的照顾孩子的事情,每一个妈妈都能够照顾好孩子。所以爸爸能否照顾好孩子,吸引了众人的关注。节目的热播,掀起了亲子教养的大讨论,相信会产生一些非常有益的思想碰撞,让孩子的成长更进一步。心融网 心融网 心融网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